關西小招牌運動|竹冶設計 Juye Design - YouTube
響應「關西小招牌運動」 大型連鎖企業加入客庄市容改造行列 | 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客家委員會近年以新竹關西鎮作為示範點,推動客庄小招牌運動,發展客庄新美學。客委會副主任委員周江杰為感謝大型連鎖企業共同響應,今(8)日特別前往位於關西的7-ELEVEN門市致贈感謝狀,期待未來有更多企業一同加入讓客庄變靚的行列,也期待未來跟連鎖超商有更多進一步合作,協助在地小農、店家推廣特色品牌,共下帶動客庄的經濟發展。
周副主委表示,感謝統一超商優先於今年8月底完成招牌改造工程,成為關西鎮除在地業者外,第一家加入的連鎖企業。縮小改造後的小招牌,簡潔具識別性,色目也符合關西的特徵色,能讓路過遊客及居民耳目一新,更能吸引消費者。目前關西除統一超商加入改造行列外,全家便利商店、國泰人壽與中華電信也已同意加入或積極評估中,預期將陸續改造完成。
周副主委強調,「關西能、臺三線就能;臺三線做得到、臺灣就能做到!」。他並指出,過去只要是新開的店家,很容易為了吸引消費者而落入將招牌越做越大,色彩越弄越鮮豔的競賽當中,造成街景充斥強烈色彩和凌亂佈局,而讓視覺上失去美感。希望從關西出發,透過小招牌運動,能逐步美化街景市容,打造高空間品質的客庄環境。
關西鎮公所鎮長陳光彩也來到現場表達支持,他提到,感謝中央挹注經費執行關西環境的改善,也感謝超商願意配合政策響應小招牌運動,改善關西的市容。招牌縮小變得有特色之後,確實對整個街景的觀感改善許多。關西還有剩下20%的招牌需要改進,未來會陸續提報計畫,配合中央來執行街景改造,也期許未來有更多企業一同響應,加入改善關西市容的行列。
關西作為第一處小招牌運動示範點,在政府民間攜手下,經過長達5年的時間、超過5,000次以上溝通拜訪,總計已有380間店家參與,全鎮已完成近7成超過560面招牌改造,街道景觀煥然一新。為進一步推進關西連鎖店家招牌改造,主任委員楊長鎮更於6月底以親筆致函關西24家連鎖店家總公司,盼一起改造關西招牌市容環境,讓關西成為全國第一個完成小招牌運動的優美客庄。
客委會表示,小招牌運動持續推動至今,街道美學已形成有機的化學效應,有些新開的店家也會主動將招牌做小,共同改變關西街道容貌,並進而提升地方居民認同與驕傲,期待尚未加入改造之連鎖商家與企業,秉於在地關懷的企業社會責任,共同支持響應,未來希望結合街區採取特徵色彩的管理計畫,進一步將此經驗推展至全臺客庄,打造出質感質樸與在地特色的客家街區景觀,讓客庄文藝復興運動遍地開花。
「關西色彩計畫」推動明日客庄 小招牌配景物色彩點亮臺灣客家 ( 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 - 最新消息 )
https://eycc.ey.gov.tw/Page/9FAC64F67005E355/8c8e5e97-5cfe-44da-bfd0-b93966f80d57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6日前往新竹客運關西站二樓,為為期二天「關西共好-改造計畫階段性經驗分享」系列活動揭開序幕,盼能以關西經驗擴及至明日的客庄環境景觀優化與客庄新美學運動,讓客庄文藝復興運動遍地開花,希望更美麗的臺灣,更美麗的客家,能從關西開始做起。楊主委表示,小招牌的推動是一個新觀念養成的過程,需要時間的醞釀,過往店家習慣做大招牌,深怕招牌不夠引人注目,將字體設計為彩度較高的顏色,並紛紛投入做大招牌的「軍備競賽」中,導致整條街的視覺變得混亂,在這樣缺乏美學和秩序的地方,如何讓下一代擁有良好的美學素養,值得大家思考和改進。
楊主委強調,客委會將關西鎮作為第一處小招牌運動示範點,目前全關西鎮已完成80%招牌改造,剩下20%是一些連鎖超商、藥妝、餐飲或電器等商家,接下來的任務是思考如何去和這些商家溝通;另外也會實施地方街區採取地方特徵色的管理色彩計畫,繼續跟地方合作,把整個關西生活品質、生活空間提升。
根據客委會的統計,自107年以來,總計有380間店家參與,並完成超過560面招牌改造,每個店家的招牌改造小故事也累積成力量點亮小鎮街景,不僅小招牌運動仍持續進行,關西鎮整體空間規劃議題、色彩成果運用的討論,都在關西小鎮民眾心中擴大發酵,為地方創造勃勃生機。下一步,客委會希望其他地方政府,將此經驗模式應用在客庄鄉鎮的規劃,帶動客家文化工程的美學。
客委會指出,客庄各鄉鎮文化建設需要長期性、制度性、規範性的重建工作,未來將避免一蹴可幾的加法工程設施,而朝向硬體結合文化美學,提升質感且能展現質樸深層之客家文化力的整體空間建設,才能有效結合中央政策資源,常態性累積成地方能量。客委會近年補助新竹關西鎮招牌改造計畫,並選定關西作為「客家色目」(客家色彩)計畫第一個客庄特徵色試辦地區,更於2022年12月獲得SD雜誌「2022 Taiwan Design Best100」年度在地文化新演繹獎肯定。
今日活動邀請臺三線4縣市政府成員、新竹縣關西鎮公所、招牌改造執行單位、參與招牌改善店家與相關領域專家共同參與。現場並安排小招牌改造店家代表接受楊主委頒發感謝狀,接續展開「明日關西沙龍講座」,講座由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陳邦畛董事長主持,竹冶設計羅傑總監將推動關西推動小招牌運動心路歷程濃縮精華分享,並由客委會江志成參事、新竹縣政府代表交通旅遊處游志祥處長、新竹縣關西鎮公所劉宗昀秘書與水越設計周育如總管與談,針對轉變中的關西給予各自專業領域上的見解,帶給其他縣市政府與在場貴賓許多啟發,為未來客庄景觀優化政策,擘劃前瞻願景。
「關西共好-改造計畫階段性經驗分享」系列活動自1月6日至1月7日為期兩天,於新竹客運關西站2樓有關西小招牌運動成果展示,歡迎民眾蒞臨參觀。另1月7日上午11點半至下午4點規劃有「關西古樸之美-打卡趣活動」,只要民眾在關西鎮上與景物合照,分享及tag「客庄369」在社交媒體上,敘述景物色彩或小招牌看法等,即可至新竹客運關西站二樓領取宣導品,每人限領一次,數量限額100份,領完為止。
關於新竹關西「小招牌運動」
這是一項由客家委員會主導,與地方共同合作的街道美學改造計畫,以下為您整理其經過與成效:
經過:由下而上、長期溝通的改造之路
「關西小招牌運動」始於2018年,客委會選擇新竹關西作為示範點,目標是改善台灣常見的、因招牌雜亂無章而顯得擁擠的街景。這項計畫的特色在於它並非單純的政府政令宣導,而是採取「由下而上」的策略:
深入在地溝通: 改造團隊與當地的店家一對一溝通,詳細說明計畫理念,並傾聽店家需求。
客製化設計: 每個新招牌都結合了店家本身的特色與品牌形象,同時遵循整體街區的色調、大小與材質規範,讓招牌既有統一感,又不失個性。
建立示範點: 改造團隊先從部分街道和店家開始,做出成功的示範案例,讓其他店家看到實際的成果,進而提升參與意願。
這項計畫歷經數年的努力,成功說服了大部分店家加入,甚至連一些大型連鎖企業也響應,共同參與這場市容改造。
成效:美學與經濟的雙贏
經過長期的推動與改造,關西小招牌運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街景整齊美觀: 改造後的街道招牌統一了色調和大小,視覺上變得更加乾淨、和諧,凸顯出關西特有的純樸與客家文化氛圍,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拍照。
居民認同感提升: 隨著街道容貌的改變,在地居民對於自己家鄉的環境有了更高的認同感與驕傲,有些新開的店家也會主動將招牌設計成小型化,形成一種自發性的美學效應。
帶動觀光與商機: 許多店家表示,招牌改造後不僅外觀變得獨特有型,也因此吸引了更多觀光客,甚至有人直接因為招牌設計特別而走進店裡消費,讓生意變得更好。
截至2023年,關西鎮的招牌改造率已達到八成,這個成功的案例也成為客委會未來將客庄美學推展至全台灣的重要示範。
這個運動證明了,只要能透過細膩的溝通與規劃,兼顧美學與商業需求,街道的改造不僅能讓市容煥然一新,更能活絡地方經濟,創造多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