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內政部「邁向3D智慧國土-國家底圖空間資料基礎建設計畫」

 

邁向3D智慧國土 - 國家底圖空間資料基礎建設計畫


「特優」3連霸!竹市智慧國土計畫獲中央肯定 三維產權模型助力打造便民幸福宜居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726 11:44:00)  新竹市政府於內政部「邁向3D智慧國土-國家底圖空間資料基礎建設計畫」113年度管考中表現優異,連續3年榮獲「特優」肯定!地政處表示,市府成功整合地政資料與三維地籍建物數據,開發專屬三維產權模型,並應用於「新竹市幸福宜居網」平台,實現圖資即時查詢與三維視覺化,為市民提供便捷、透明的地政資訊服務,為次次獲獎的最大亮點。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市府團隊秉持市長高虹安提出的「安居科技城」理念,積極深化地政數位轉型。三維地籍圖資不僅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石,更是強化土地管理與市民權益保障的重要工具。此次能在全國眾多縣市中脫穎而出,獲得內政部「特優」肯定,是對市府團隊努力的最高肯定。

地政處指出,此次建置重點為導入高精度光達掃描、高解析度UAV無人機影像與新建模技術,並與三維地籍產權空間圖資、新成屋與既有建號資料相互整合,為全國首創的智慧整合三維空間圖臺。為呈現更真實的城市場景,結合地政處與都市發展處既有圖資,建置逾32,000棟建物空間圖資建模,以及舊城區周邊4處與關埔地區171.4公頃的三維實景模型,並將實證成果擴大至應用層面,顯示竹市多元應用與技術整合的能力。

地政處表示,三維資料成果具體展現於「新竹市幸福宜居網」( https://eghouse.hccg.gov.tw/webgis/ ),提供全國首創的3D地籍建物產權模型查詢,市民可透過地號、門牌等條件進行定位,不僅能直觀看見建物立體形狀、樓層分布與產權資訊,還可結合實價登錄資料,進行多元查詢與分析,此創新系統大幅提升市民在購屋、投資與土地開發等方面的資訊掌握,歡迎市民多加利用。

地政處說明,竹市幸福宜居網目前每月平均瀏覽人數逾8,300人次,每月平均查詢事件數高達逾91,000件,為促進空間資訊的統合應用,後續也將開發更多加值功能,推動地政資料開放與再利用,打造智慧治理的安居科技城。

三維建物應用。


邁向3D智慧國土 - 國家底圖空間資料基礎建設計畫

國家空間資料基礎建設(Nation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NSDI)為聯合國全球地理空間訊息管理委員會(UN-GGIM)核心議題[1],亦為各國推動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應用重要依據,藉由GIS結合空間圖資與屬性資料,可有效協助政府施政規劃、決策及執行,並增加民眾生活的便利性,達成施政有感的目標。

行政院已於107年核定各部會應統一採用「國家底圖」,亦於108年核定「智慧政府推動策略計畫」,將「資料治理」作為「智慧政府」規劃之核心理念,其中「以GIS國土空間資料庫提供決策參據」更是七大推動策略之一。

本計畫依行政院政策推動國土資訊系統(Nation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NGIS)工作,期望達成5個優質 (Good) 目標:「優質的資料品質(Good Quality)、優質的數據整合(Good Integration)、優質的決策效率(Good Efficiency)、優質的跨域連結(Good Connection)、優質的民眾服務(Good Service)」。

臺灣地理空間資訊的發展,在國家發展委員會持續推動與各政府機關共同努力下成果豐碩,中央機關管有圖資超過1,400項,包含各比例尺之基本地形圖、臺灣通用電子地圖、門牌位置資料、數值地形模型、地籍圖、航照與衛星影像資料等核心圖資,以及各類主題性基礎圖,包含自然生態資料、公共管線資料、自然環境資料、國土規劃資料、社會經濟資料、環境品質資料、土地資料與交通資料等類,已成為施政及民生應用不可或缺之資料。

因應物聯網、智慧城市及無人駕駛車輛等智慧生活的多元應用,地理空間資訊已邁入多元化發展的階段,資料已逐漸從傳統2D平面延伸到三維立體,從單一數據源擴展多時序資料;應用也從資料分析轉變為結合室內外場景、多時序資料及物聯網等新興技術之跨領域服務整合。國家發展委員會因應多元應用需求,規劃NGIS整體發展方向並於第54次委員會議獲致共識,將從國家空間資料基礎建設(Nation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NSDI)、國家底圖、資產管理及服務研發等4個面向,推動NGIS發展升級。近期優先辦理事項包含加速國家底圖的開放應用、訂定三維資料標準、落實圖資資產管理、推動3D管線管理、3D GIS發展及GIS加值應用與產業發展等。其中國家底圖將以內政部既有2D「臺灣通用電子地圖」,辦理圖資3D化、訂定相關資料標準及高共通性與決策支援應用功能開發等工作,為3D GIS發展奠定基礎。

臺灣通用電子地圖(原為通用版電子地圖,Taiwan e-Map)是政府首度自行生產製作的全國性電子地圖,內容以最基礎且經常使用的地理資訊為主,包括道路、鐵路、水系、行政界、區塊、建物、重要地標、控制點及彩色正射影像等,並將民生應用最需要的門牌資訊整合呈現,同時兼具測繪精度高及更新速度快的優點,國家發展委員會並於「國土資訊系統優先推動事項(107-109年)」將臺灣通用電子地圖列為國家底圖重要核心圖資,各部會應統一採用;基本地形圖係指中央主管機關所定基本比例尺測繪之地形圖,內容包括地形(高程)、地貌、地物及植被覆蓋等,其製圖比例尺為五千分之一、二萬五千分之一、五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國土測繪法施行細則」明定基本地形圖應定期每5年辦理更新。上述臺灣通用電子地圖、基本地形圖等國土測繪圖資,均列為NGIS高度共用之核心及基礎圖資,更是經濟建設、防救災、國土規劃及國土保育等業務應用及決策重要基礎資料。

為營造智慧國土及帶動臺灣產業轉型加值應用,行政院在「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2017~2025)」行政方案「主軸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計畫」項下,推動「普及數位空間科技應用,提升國土資訊運用效益」,透過健全國土空間資訊管理、維護及流通機制,並推動整合地形、門牌位置、地籍、道路、重要地標、航遙測影像等,統一製作及發布國家底圖,以提供施政所需的應用及分析,強化國家地理資訊系統感知、分析及回應處理問題之智慧化能力,並使政府施政能相互關聯及搭配,更有助於跨部門、跨領域、跨地域之協同合作,為智慧政府及產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為有效規劃國土利用,達到國土永續經營,亟需推動數值化成果辦理土地複丈作業,以建立完整、正確且高精度數值化地籍圖整合資料,提高政府施政品質與效能,並提供各級政府施政應用與民間各項NGIS產業需求,有效整合國家資源,提升國家競爭力。


[1] http://ggim.un.org/knowledgebase/KnowledgebaseCategory3.asp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