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都市更新法規

 

都市更新法規        https://uract.nlma.gov.tw/


都市更新法規  -  最新訊息

中央法規

法律      法規命令      行政規則      其他      解釋函



在台灣,都市更新主要是依據《都市更新條例》這部特別法來進行的,這部法規的目的在於促進都市土地的再開發與利用,並改善居住環境。除了中央的《都市更新條例》之外,各地方政府也會制定《都市更新自治條例》,來因應當地特殊的狀況與需求。

都市更新的三種處理方式

根據《都市更新條例》的定義,都市更新主要有三種方式:

重建: 這是最常見的方式,指拆除舊有建築物,重新興建,同時也會改善公共設施。

整建: 指不拆除原有建築物,而是進行改建、修建或充實其設備,並改善公共設施,以提升建物機能與居住品質。

維護: 指加強土地使用及建築管理,並改善公共設施,以保持其良好狀態。

都市更新的推動流程

都市更新的推動可分為政府主導(公辦)和民眾自辦兩種,主要流程會涵蓋:

劃定更新地區:

公辦: 政府機關會根據地區老舊、危險、公共安全等因素,優先或迅行劃定更新地區。

自辦: 未經政府劃定的地區,土地所有權人及合法建築物所有權人可自行提出申請,並在達到一定比例的同意後,向政府申請劃定。

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

計畫內容會包括更新的範圍、目標、實施方式(重建、整建或維護)以及如何處理拆遷安置等。

此階段需要經過公開展覽、舉辦公聽會,並交由都市更新審議會進行審議。

權利變換計畫:

如果採用重建方式,會進行權利變換,也就是說,地主提供土地與建物,實施者提供資金,更新完成後,雙方再依更新前的權利價值比例,分配更新後的房地產或權利金。

執行與拆除:

計畫核定後,實施者會開始執行計畫,包含與所有權人簽訂合約、進行拆除與興建工程。如果遇到有爭議且不同意的住戶,會依法進行協調或後續處理。

重要的修法重點

為了加速都更的推動並強化程序正義,近年來《都市更新條例》有許多修訂,主要重點包括:

簡明程序: 針對危險老舊建築物,政府可迅行劃定為更新地區,加速重建腳步。

強化程序正義: 透過公聽會、聽證會等機制,確保民眾的參與權,並保障所有權人的權益。

保障弱勢: 對於因都更而無處居住的弱勢民眾,地方政府會主動提供社會住宅或租金補貼等協助。

了解這些法規與程序,能幫助您更清楚都更的運作模式,以及如何保障自身的權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