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國家公園 | Facebook
〈從屏風到奇萊:太魯閣辦理教育訓練,延續山屋建築的永續之路〉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繼111年完成輕鋼構的木造屏風山屋與鋸東避難小屋,112年底、113年中,依序完成奇萊東稜線磐石中峰、北鞍三叉、大理石營地等三座組合式避難山屋,預計即將於114年底迎來全新的「奇萊山屋」。這座山屋延續輕鋼構及組合式的設計概念,建材使用國產木材的比例達到85%以上,對於喜愛木造建築與山林氛圍的山友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
初入山屋,清新的木材香氣撲鼻而來,讓人心神安定;國產杉木造的山屋減少碳排放,展現對環境的永續友善,並藉由高架基礎與良好通風排水的設計工法,更是讓奇萊山屋具備較好的保暖性、耐候性與耐久性,不僅能讓山友在嚴峻高山環境中感到安心,更兼顧生態永續,減少對環境額外的負擔。
奇萊山屋目前已完成實際1:1的假組裝,並特別邀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鄭治桂助理教授為山屋題字。題字風格別具巧思——「奇萊」二字筆力萬鈞,彷彿呼應山勢的壯闊與飄逸;「山屋」二字則沉穩粗獷、內斂厚實,正猶如山屋本身所承載的庇護意象,帶給登山者身心靈上的安定。這幅題字,也成為奇萊山屋精神上的最佳象徵。
同時,管理處也邀請拍攝《MIT台灣誌》、《山椒魚來了》等知名登山紀錄片的麥覺明導演,記錄山屋的建構過程,讓這座山屋不僅是一處休憩設施,更承載文化與自然交織的故事。
為了深化同仁對山屋建築理念的認識及後續管理維護方式的討論,管理處於114年8月15日舉辦員工教育訓練,由處長劉守禮頒發感謝狀予鄭治桂助理教授,並邀請山屋規劃設計團隊王士芳建築師事務所計劃協同主持人李國玄分享設計理念,與同仁們進行討論與交流。
奇萊山屋的設計理念,延續且綜合了屏風山屋、磐石山屋等前期輕鋼構木屋的設計概念及使用管理經驗,並秉持「友善環境」的核心精神。建材幾近全數採用國產木材,避免過度塗裝與裝潢,讓山屋隨著歲月自然風化時,其材料也能回歸大地。內部更貼心規劃了換鞋區、衣物裝備吊掛區、公用廚房、交誼廳與舒適的木造樓梯,讓山友在休憩之餘,也能自在交流,分享登山故事。
奇萊山屋不僅是登山者的補給站,更是一處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居所。它將安全、溫暖與文化意涵融為一體,成為登山旅程中最動人的一段風景。
太魯閣辦理教育訓練 延續山屋建築的永續之路 – 更生新聞網
https://www.ksnews.com.tw/e/22650
太管處二十一日表示,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繼一一一年完成輕鋼構的木造屏風山屋與鋸東避難小屋,於一一二年底、一一三年中,依序完成奇萊東稜線磐石中峰、北鞍三叉、大理石營地等三座組合式避難山屋,預計即將於一一四年底迎來全新的「奇萊山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