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桃園市】張善政市長|就職兩週年「十大突破」施政成果

 

張市長分享就職兩週年「十大突破」 期勉團隊「工程師精神」為桃園打拚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25)日出席就職二週年暨施政成果分享記者會,張市長表示,就職兩周年的施政成果報告是一個回顧、展望、感恩、期許的機會,回顧這兩年做了什麼事情,希望端出來的政績不僅自己滿意,也能獲得市民認可。張市長強調,展望不是看四年八年的任期,看的是十年二十年以後甚至更久,讓桃園在市政團隊努力之下變成何種樣貌。

張市長首先感謝出席記者會的媒體朋友,不辭千里來到記者會現場,也就是捷運綠線北機廠的維修廠。北機廠原本是桃園捷運的死結,上任之初,發現北機廠除了是維修廠,也有行控中心作為捷運綠線的中樞,由於綠線將來是無人駕駛,所以此設施一度是捷運綠線的死結,若問題不解決,通車可以說遙遙無期,但透過捷工局同仁的專業精神,實事求是,讓曾經的死結瓶頸能夠往前順利推進,還有機會提前通車,北機廠不僅代表捷工局同仁的努力,也是市府每個局處過去兩年實事求是精神的展現。

記者會上,張市長首先提到「施政心法」,認為桃園模式就是工程師解決問題的模式。他提到,自己是土木工程背景,但所謂的「工程師」不是一定要念土木工程,猶如與會的局處首長,每一位都是廣義的工程師,當有一項政策,從孕育、規劃、執行到落實,其實跟工程流程一模一樣,只是做出來的是政策或是工程實體;局處首長用廣義工程師的心態處理局內事務,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常常說工程師好像在「生小孩」,小孩生出來以後,希望他能成長茁壯,每一項政策也是一樣的道理。

張市長也分享過去兩年,「廣義工程師」做出的「十大突破」,首先是解決代理教師同工不同酬的問題,第二是針對夜間改裝汽機車呼嘯而過、擾人清夢,市府透過科技執法(靜桃專案)杜絕此現象,溯源之後發現交通法規有問題,透過兩位副市長於行政院會向中央反映,進而推動修法。第三是中壢新明市場周邊長達30年的環境問題,市府在前幾個月執法改善;樂天桃園棒球場積水問題、座椅老舊,體育局發揮創意,與球團、體育署、中職四方合作解決;大崗高中土地問題,市府則透過容移代金,不花錢取得土地。

張市長還分享青山路瓶頸道路整治、打破僵固近40年的醫療次分區、擴大肺癌篩檢守護市民健康、重新設計消失的美術館空橋以及捷運綠線提前通車的務實突破。擴大肺癌篩檢部分,去年一整年篩檢了兩萬多人,當中有超過千人需要長期持續追蹤,另有超過一百人確定必須馬上動手術,否則病情會繼續蔓延,一百多個案例,不僅代表一百多條人命,更代表一百多個家庭。

至於美術館空橋,原先市立美術館到對面的市立兒童美術館,建築物中間有空橋跨越大馬路、跨越捷運,但空橋於當初設計時,因為預算不夠「不見了」,讓美術館原來期待1加1可以大於2,僅能1加1等於2,市府也解決此窘境,空橋於前一陣子動土施工,未來定能發揮1加1大於2的效果。

張市長提到,桃園人口持續增加、生育率高,小孩多,也是經濟重鎮,工商業產值達到4兆8千億,名列全臺灣第一,讓桃園未來令人期待;而桃園也有非常多元化的族群,希望桃園也像美國一樣,是多元族群的大熔爐,在文化上多元的族群融合,能夠變成臺灣的標竿。然而,人口的快速成長也形成「Happy problem」需要解決,像是教育資源建設、交通壅塞壓力等。

張市長再次強調,我是工程師,各局處首長也是廣義的工程師,期勉大家要做政治家而非政客,因為政客在意的是聲量,聲量是一時的,有正面、有負面,政治家要在意的是,替桃園做出什麼事情,可以長長久久留存下去。目前桃園有捷運、鐵路地下化、航空城等多項重要的基礎工程正在推進,五年、十年、二十年以後真的會不一樣。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25)日出席就職二週年暨施政成果分享記者會,張市長表示,自己今日不僅以市長身份,也代表與會局處長向外界分享施政成果。他提到,每一個人總有任期,但在桃園,每一個人都是承先啟後,希望為桃園留下影響長長久久的施政,期勉與會局處長秉持過去兩年同舟共濟、一起打拚的精神,繼續把桃園市政做好。

張市長提到,在有限的預算與有限的人力下,市府要如何面臨與日俱增的問題,可以說非常重要,外界常說透過智慧科技輔助,就是為了以一樣的人、一樣的經費,甚至更少的經費能解決更多的問題,還要能看到十年、二十年後桃園的變化,不只是這四年、八年,有人說這是畫餅,但我們不只是畫餅,更能夠實際做出「非常可口的餅」。

張市長解釋,市府今年初的組織改造,包括把原來的研考會和資科局合併為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另外成立新的婦幼發展局,看起來只是兩個單位,但他們代表推動市政的兩顆重要引擎,更代表所有的局處。

張市長以智發會為例,自己上任之初曾調查推動智慧市政的落實,發現僅有水務局曾經奪得相關獎項,其他局處並非沒有能力,僅是缺乏動力,於是透過智發會原先研考會跨局處協調考核的功能,結合資科局的專業能力普及到各局處,就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張市長提到,除了水務局延續過去已經有的動能以外,各個局處都開始推展智慧城市,市府也推行智慧桃園學院,讓優秀公務員在裡面上課受訓,接受新的觀念,在此大環境底下,市府過去兩年推行超過100個智慧城市專案,包括環保局運用AI環境污染辨識系統,包括噪音、水、空氣、環境,在不增加人力情況之下,稽查效率以一樣的人力、一樣的經費做更多的事情,提升50%以上。

面對交通困境,市府運用智慧科技,將關鍵路口的紅綠燈串聯,做到號誌秒數最佳化,以大園跟大竹交流道附近路口為例,平均等待時間可以少20到30秒;AI巡防系統則是在警車上架設鏡頭可以查贓車;救護一路通則是透過電子圍籬,縮短救護車通行時間,以聖保祿醫院周邊為例,原來該區域到醫院平均要4分鐘的時間,目前平均降到2分40秒,最快案例甚至僅40秒鐘,救護優先道可以說拯救很多人命。

婦幼發展局部分,張市長表示,希望透過婦幼局讓市府打造一個讓年輕爸媽勇於在桃園養育兒女的環境,當中便由婦幼局擔任「第一棒」,所以市府推動好孕專車與一生好運卡,產前相關補助,以及生育津貼等,然而,小孩出生後,面臨的托嬰與托育環境,市府也在過去兩年持續佈建,其中,「臨時托育」的部分,去年僅有3處,但目前已增加至43處,公托家園已布建54處及親子館25處,實際支持家庭育兒。

今日記者會現場也展示市府過去一年在國內外獲獎獎盃,張市長提到,推動市政最好的試金石,便是透過比賽真槍實彈競爭,以智慧城市為例,知名國際顧能有限公司(Gartner),每年在歐洲、美洲跟亞洲都舉辦政府數位創新服務獎,今年桃園市府去參賽,奪得亞太區首獎與二獎,主辦方表示,獎項推行多年來,首度出現一競賽區的頭獎跟二獎由相同城市包辦,除了代表同仁的付出,也激勵同仁持續前進。

張市長於簡報提到,「我在乎的是健康的工程週期,不是選舉週期」,他表示,像桃園捷運是長長久久的工程,後年綠線可以從藝文特區通到坑口連接機場捷運,但往南還有一段路線要做;另外也還有綠線要延伸中壢、從新北拉過來的棕線,以及其他規劃的新路線,都不能只看這四年八年,而是要看到桃園二三十年後的未來。

張市長也以「這兩年打底扎馬步,桃園磁吸作用才要真正開始。除了人口和資金,我們更要磁吸最進步的觀念,打造全台最棒的城市」做為簡報總結。張市長提到,自己今日不僅以市長身份,也代表與會局處長向外界分享施政成果,每一個人總有任期,但在桃園,每一個人都是承先啟後,希望為桃園留下影響長長久久的施政,期勉與會局處長秉持過去兩年同舟共濟、一起打拚的精神,繼續把桃園市政做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