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2024 城鄉風貌論壇

 

2024城鄉風貌論壇大會 |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

壹、辦理緣起:

本部國土管理署從86年開始倡議「城鄉景觀風貌改造運動」,20年來持續推動到近期的「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由過去提倡文化、綠意、美質的生活環境,到環境共生、跨域整合、地方創生、永續共好等漸進式的政策轉變及升級,在城鄉自然生態環境之復育、人文風貌的型塑以及生活環境的營造上,已有著顯著之成果效益。
由於城鄉綠地空間系統是支撐城鄉生態環境的自然基礎,也是都市計畫中重要的公共設施,提供生態、景觀、防災、遊憩……等功能,因應當前氣候變遷調適、人本環境,以及臺灣2050淨零碳排之政策,城鄉綠地空間須跳脫過去大量幾何構建、傳統水泥工法、罐頭式遊具等傳統規劃方式,進而採用生態工法、減法(留白)設計、導入原生植物、建構無障礙環境、節能減碳、淨零碳排及再生材料應用……等新思維,國土管理署已將上開新思維納入「城鄉風貌補助設計準則操作手冊」中,作為城鄉綠地設計引導之參考基礎;故為尋求下一階段「城鄉綠地生活空間」之政策轉型,以因應氣候變遷調適而找出新解方,爰將邀請相關中央部會、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環境景觀總顧問、社區規劃師及NGO團體參與本次「2024城鄉風貌論壇」大會。

貳、辦理目的:

為針對城鄉風貌政策轉型及因應氣候變遷調適找到新解方,本部國土管理署前於113年9月12日、19日已辦理2場「城鄉風鄉分區論壇」,談論議題為「城鄉綠地生活空間政策方向-城鄉風貌轉型政策」、「城鄉綠地空間生態化–實踐行動」,透過該2場分區論壇(北區、南區論壇)以蒐羅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環境景觀總顧問、社區規劃師及民間團體等意見。經綜合意見歸納後,將於本次城鄉風貌論壇大會就分區論壇各項議題建議事項提出說明,作為未來城鄉風貌補助政策轉型及城鄉綠地生態化等行動方案,參採納入後續執行之建議。

另外上午場次安排臺東縣景觀總顧問林貞岑進行「城鄉綠地淨零-轉型政策及實踐行動」之專題演講,對於未來於執行城鄉風貌景觀工程全生命週期思維下,如何落實淨零永續政策、指標項目等提出建議作法;並於下午場次安排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劉柏宏進行「為城市留下水與綠地-以自然為本打造城市韌性」之專題演講,對於如何透過景觀設計,既可以滿足居民生活所需,也可提升城市生態價值,改善城市氣候與空氣品質,同時增強城市對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提出建議作法,提供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及設計團隊於後續執行城鄉風貌補助計畫時,更能符合淨零永續政策及城鄉綠地空間生態化之目標。

參、「2024城鄉風貌論壇」大會時間、地點及邀請對象

一、活動時間:113年11月21日(星期四)09︰30-15︰30
二、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所R100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三、參與人數:150人
四、邀請對象:
(一)中央部會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經濟部水利署、環境部氣候變遷署、交通部觀光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土計畫組、都市基礎工程組)。
(二)地方政府單位:22個直轄市、縣(市)政府局處副首長、科長、承辦人、環境景觀總顧問及社區規劃師。
(三)民間團體單位: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社團法人臺灣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台灣社區營造學會、社團法人台灣社造聯盟、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社團法人台灣永續綠營建聯盟、財團法人資源及環境保護服務基金會等、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社團法人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財團法人臺灣地方創生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淨零排放協會。

肆、「2024城鄉風貌論壇」大會重點節錄

面對日益加劇的氣候變化及極端天氣挑戰,城鄉風貌計畫的推動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該計畫聚焦於「以自然為本」的地景規劃設計,致力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升氣候韌性及生態保護,並改善集居環境的長期健康與可持續發展。從自然碳匯建設到綠色基礎設施的整合,政策研擬到行動層面,必須制定更加系統化、綜合性的策略,以實現生態保護、資源有效利用和人類宜居環境的共存,為實現2050淨零目標鋪設重要政策計畫基礎。

一、城鄉風貌補助計畫的下一期目標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一) 自然碳匯的建設與優化:
運用公園綠地和城市開放空間作為天然碳吸存地,將其轉化為降低碳排放的重要基礎設施,進一步支持國家碳中和目標並提供人民宜居生活的舒適環境。

(二) 強化城市韌性以人為本的環境設計:
採用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針對極端氣候風險設計具有防護能力的居住環境,如︰以「綠基底取代灰基底」的規劃方式就是其中一種途徑。以綠基底的理念設計人行空間時,應先設定基底為綠色植栽空間,再將需要的灰色人工空間(人行道、自行車道、路燈、變電箱等),以減法的方式扣除整體綠基底;另一方面,灰基底則相反,其以灰色人工空間為主,再以加法的方式加入綠色植栽空間。

(三) 提升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服務系統功能:
最理想的永續性都市須兼顧自然環境與人所處的社會,不僅要保護現有的自然棲息地,更需復育已受損的生態系統,從而促進水土保持、減少土地流失以及提升生態整體健康,從生態服務系統中思考,人類直接或間接得到的福利,生態系服務大致上分成四大類:第一類:支持,意指供應生態系服務生產之所需,例如:支持土壤的生成、生物多樣性。第二類:提供則為物質的供給,例如:食物、木材等。第三類:調整或調節的功能,例如:淨化空氣。第四類:文化,諸如:生態旅遊。藉而創造生物多樣性達成「綠色成長」,並朝向成為具有生態系恢復力的「韌性城市」。

(四) 整合多功能綠色基礎設施:
將水資源循環管理及景觀美學結合,構建既具功能性又兼具文化藝術價值的基礎設施,提升城市環境品質與韌性,綠色基盤的分類來說,分為五個面向: active transportation 人本交通、 community 社區與開放空間、 habitat 生態與棲地、 metabolism 食物能源與代謝、 以及 water 水文。一個城市若能在這五個面向都用心經營,將會是個綠色都市。

二、建議行動

(一) 跨部門溝通合作與知識共享
構建跨部門的協調機制,整合景觀、建築、工程、生態...等領域專業知識,並積極吸納NGO與NPO的參與,強化中央、地方與跨部門之間的協調,形成共創共享的合作平台,匯集數據、技術與經驗,為計畫執行提供更具靈活與科學性的參考。

(二) 因地制宜的資源分配與彈性調整
面對預算限制,應靈活運用資源,推行「因地制宜」的策略,優先支持具高影響力和高可行性的項目,結合社區力量與公共參與,鼓勵地方創生,企業贊助與合作社模式,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並透過知識共享平台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確保資源配置的高效性。

(三) 推動公民參與及環境教育
設計多元且易於公民參與的機制,如︰社區工作坊、社區活動和參與式規劃,提升公民的參與感與責任意識。同時加強環境教育,推廣減碳與淨零政策的理念,讓公民了解其行動對於城鄉政策和氣候行動的影響,奠定環境教育的基礎。

(四) 深化城鄉生態系統服務建設與韌性工法
優先採用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逐步恢復並強化自然資源的循環功能,從基礎層面恢復自然環境的自我調節功能,例如︰植被復育、水系循環及城市風廊設計的推廣。加強碳匯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棲息地修復,以及水土生態系統的整體復育,在技術應用上,應結合綠色基盤技術,逐步提升生態與經濟的效益,全面提升城鄉生態韌性。

(五) 構建以永續環境為願景導向的長期規劃
城鄉風貌計畫應制定以2050淨零目標為核心的長期政策框架,並設置階段性成果的檢視機制。設立具有遠見的願景及行動計畫,同時重視後續維護管理機制,逐步建構永續性的綠地系統、都市綠化降溫...等生態基盤,並以逐年達成的方式推進城鄉風貌的優化,確保政策推進的連續性與穩定性。

三、未來展望

城鄉風貌補助計畫的終極目標,是通過減碳、增韌和提升生態品質,營造出一個更健康、更宜居、更可持續的綠色生活空間環境。這項艱鉅而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必須依賴各領域專業的協同努力,和非政府組織(NGO)及非營利組織(NPO)的參與、結合地方創新與公民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也唯有在各專業領域共同的協同努力下,才能真正實現淨零目標的長遠願景,也將成為推動計畫不可或缺的助力。
  
未來,城鄉風貌計畫在政策規劃上更應具備明確的指引目標與長期的學習輔導培訓機制,提升跨部門合作效率、資源分配與溝通整合平台,並深化公民參與為主要發展方向,真正實現生態都市與社會發展的雙贏,為淨零願景和美好生活奠定堅實基石。

城鄉頒獎典禮
城鄉頒獎典禮
城鄉頒獎典禮
城鄉頒獎典禮


「2024城鄉風貌論壇」大會 內政部:納入減碳、韌性調適策略 再造城鄉綠地生活新思維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今(21)日舉辦「2024城鄉風貌論壇」大會,副署長徐燕興表示,為營造屬於各鄉鎮特有生活風格與魅力,中央持續補助地方政府辦理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工作,隨著極端氣候日益頻繁,城鄉風貌改造工作,也要與時俱進納入淨零碳排、防汛及減災等概念,今日論壇除邀請中央部會、地方政府外,也廣邀景觀設計、都市計畫及社區營造等領域的專家學者、民間團體共同參與,期盼透過產官學界集思廣益,讓城鄉風貌政策轉型,順利接軌國家2050淨零轉型,並提升國內城鄉環境防災韌性與應變調適能力。


徐燕興說明,臺灣城鄉發展是以縣市為單位,從86年倡議的城鄉景觀風貌改造運動,到現在執行的「城鄉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透過跨域合作,從地方創生思維出發,將民眾生活空間、在地發展歷史文化、公共建設、道路路網與自然環境等做整體規劃, 20多年來,已有效凝聚社區、學校、民間團體等組織的力量,讓大家共同關注城鄉發展,實際推動成果已從點到線,串聯成面,包括彰化縣八卦山公園與臺南市虎頭山公園既有公園綠地改善、高雄市旗山糖廠改造串聯旗山溪水岸及旗尾社區空間等形塑城鄉新風貌成效,各界有目共睹,並為在地居民生活帶來更好的改變。

徐燕興指出,內政部將在符合國際潮流的發展精神下,啟動城鄉風貌政策轉型工作,透過公私協力,讓政府政策引導納入國際減碳趨勢及防災措施,並把實現多元綠生活理念及淨零永續觀念融入在景觀設計中,採用以自然為本的生態工法,續推綠色基礎設施、運用循環材料、減量設計及創造無障礙環境等措施,落實視野景觀、社區參與、淨零永續等環境再造工作,以實際行動為居民提供城鄉綠地多樣貌的使用機能,同時優化國人與環境共生共存調適能力。

今日出席大會貴賓,包括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副署長徐燕興、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教授郭瓊瑩、前國立金門大學副教授蔡厚男、前東海大學景觀系教授王小璘、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副理事長鄧浩、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會長游晨薇、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秀娟,以及各部會、縣市、民間團體及學界代表等共同參與。

國土管理署副署長徐燕興今(21)日出席「2024城鄉風貌論壇」大會致詞
國土管理署副署長徐燕興今(21)日出席「2024城鄉風貌論壇」大會致詞
「2024城鄉風貌論壇」大會合影
「2024城鄉風貌論壇」大會合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