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政府 - 十大旗艦計畫藍圖
https://www.chiayi.gov.tw/cp.aspx?n=9079
嘉義市土地小、人口少,中央挹注的資源受限,面對激烈的城市競爭,這是危機也是轉機,更是驅動我們向前的動力。檢視本府施政重點,針對本市內外環境優先發展需要進行分析,擬訂出重要議題與前瞻性發展策略,透過「西區大發展」、「東區大進步」雙引擎,以「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為願景,成為「台灣新都心」。
我們用具突破前瞻性的 10 大旗艦計畫,期許透過「#新嘉義十景 」,在市民日常生活注入能量,驅動未來理想生活動力!
未來嘉義市是什麼樣子?
穿梭在三橫三縱三環城際路網,來到一座新意蔓延的城市,產業間共生互補發展,搭配智慧永續住宅的生活體驗,工作與居住皆宜;二地居、文創+1製造所,未來在此萌芽。
這是一座被永續綠意擁抱的城市,從車站以單車與雙腳漫遊於由點成線的文化新絲路,在總圖書館與文創園區展開藝文新冒險。
成家立業,備援服務資源多;孩子以實驗創新精神,擁抱自我價值;跟著樂齡朋友體驗自在與健康並行的在地安老哲學,每個世代都散發閃亮自信。
這些桃城的面貌,將透過影視協拍助力,烙印在人們眼中!
未來嘉義市,有我們理想的樣子。
我們推動旗艦計畫有以下重要的精神:
(1) 從「以人為本」和「市民有感」出發,連結相關施政議題。
(2) 以「議題導向」思考,進行跨局處討論及整合。
(3) 以「創新」為發展定位,我們以「設計」、「數位」、「創生」、「永續」等四大創新思維突破框架,力求未來生活得以持續升級、城市創新突破發展。
(4) 透過十大旗艦計畫,擘劃城市藍圖,創造下個世代更好的生活。
本次旗艦計畫藉由多次來回討論與發想,根據城市發展需求定義議題,以發展方向來分類為新經濟、城市體驗及全齡人才三面向,利用無限思維整合有限資源,深掘城市底蘊並加入未來視角創新,持續向前開闢道路,期待延續與升級理想生活,擁抱創新未來。
嘉義市躍升台灣新都心,以生活新路網超前部署交通大建設,西區大發展連結產業生活圈,透過文化新絲路2.0與舊城創新生帶動產業發展,培養影視新協力促進城市行銷與觀光人潮,持續青世代磁吸帶動創新動能,用文化新基地打開多元藝文能量,向下扎根教育新世代,打造樂齡勇壯城搭建老年健康好環境,新永續淨零邁向城市新願景。
新經濟:注入外部新意與能量 串連嘉義產業生態系
現代產業發展趨勢無法僅偏重於單一類別,更應扮演生態系一員,圍繞共同價值,讓各個產業於生態系統內,相互合作並演化出各種能力。
關於嘉義市未來的新經濟發展,城市主體思考應為生態系思維;藉由連結外部能量與資源,以多元發展面向、資源整合協作的核心思維,連結交通、創新產業等,建構周遭共生互補生態系統,做爲嘉義的經濟發展新模式。
連結鄰近鄉鎮產業園區,規劃1,227公頃土地開發,引入新型產業進駐,以經貿、交通、教育、醫療、居住五大新產業帶動西區大發展,打造全新產業生活圈,增加就業機會,並規劃高品質住宅商業區,磁吸產業園區工作人口居住與生活,以完善優質生活機能打造宜居的雲嘉南新生活中心。
(1)生活新路網
(2)西區大發展
(3)舊城創新生
(4)影視新協力
城市體驗:向內深掘生活日常 以體驗向外漣漪發展
「文化,即是生活」藉由從古至今的在地生活,凝聚土地共識與認同,並經由時間,步步累積成為獨特的城市體驗。
過去的產業生活轉化成木都文化,市民足跡豐富了畫家筆下的嘉義。藉由堆疊時日,重塑生活文化,並以城市永續為目標,讓嘉義的好,延續。不以單一地標定義嘉義市,而從生活體驗出發,重新勾勒嘉義的永續環境、文化場域與城市風貌,讓民眾徜徉在綠街蔭巷間,即感受城市過去百年來持續累積並創新的多元樣貌。
(1)文化新絲路2.0
(2)文化新基地
(3)新永續淨零
全齡人才:強化備援系統 建構全齡自信生活
根據2015年聯合國發表的人口報告指出,預計 2050 年台灣將成為全球平均人口最老的地區;國發會2022年8月通過最新人口推估報告,較上次報告相比,生育率持續下降,老化程度增加,我國維持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於已提早全國一年步入高齡化的嘉義市,人口結構所帶來的衝擊及全齡族群的照顧為首要議題。
為因應各年齡族群的需求,本府持續探討備援系統,拉長政策受眾年齡層,藉由生產前及後、學齡及成長、人才回流至慢老及善終,以全齡宜居條件作為首要思考,建構各年齡層自信生活,減輕後代肩上壓力,成為世代堅強靠山。
(1)教育新世代
(2)青世代磁吸
(3)樂齡勇壯城
城市的發展是場不停歇的奮鬥旅程,數百年的累積與傳承造就今日嘉義市,而產業、交通及生活等各項議題需要長期規劃與深耕,期許在過去的基礎下,推動十大旗艦計畫藍圖,為下個世代創造更好的生活。
十大旗艦計畫
生活新路網
提前佈局,連結區域發展,打造三橫三縱三環新路網,使交通更便捷安全,積極帶動產業發展;規劃區域交通路網,爭取城際交通運輸,以輕軌先行,連結高鐵與台鐵嘉義站,串聯通勤與觀光軸線。
|
|
文化新絲路2.0
因應鐵路高架化,將嘉義車站營造為大車站門戶意象軸心,向西串聯雙園(友忠公園、番仔溝公園)雙館(美術館、文創園區Wing藝文基地),向東連結文藝森粼(林業文化園區、總圖書館、舊監宿舍群),透過環境改造打開邊界,以多元共融再造文化新生,促使城區觀光與商業繁榮。
|
|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