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 星期六

【嘉義縣】東石鄉港口宮重建祖廟及新建香客大樓

 

笨港港口宮斥資17億 重建祖廟及新建香客大樓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18 17:13:52)  嘉義縣東石鄉港口宮是全台分靈最多的媽祖廟,清康熙23年(1684年)肇建,至今逾341年,廟方將斥資5億重建祖廟、12億新建香客大樓,今(18)日由縣長翁章梁等人主持動土,包括雲林縣長張麗善、立委蔡易餘、王育敏、張嘉郡、丁學忠、嘉義縣副議長陳怡岳、雲林縣副議長蔡咏鍀、嘉義縣議員姜梅紅、蔡奇璋等人都到場,冠蓋雲集,場面浩大。

港口宮現有廟寺主體建於1948年,已經歷77年歲月,略顯老舊,為了提供來自各地信眾更優質的祈福環境,廟方組織重建委員會著手新建事宜。

翁章梁說,港口宮歷史悠久,香火鼎盛,過年快到了,會有來自全國的民眾前來參拜,港口媽保祐全國人民,守護地方安定,也一定會庇佑祖廟及香客大樓建造順利圓滿。

港口宮主委陳慶堂期望翻新後的港口宮,一定不負各分靈廟宇所望,重建期間造成的不便,也請大家體諒。

港口媽的故事在當地廣為人知,相傳康熙年間,先民林楷自大陸湄洲奉請媽祖渡海來臺,在笨港口登陸後至蚶仔寮一株柳樹下休息,要啟程時裝在竹籠的媽祖卻擔提不起,經聖諭指示要在此地施化救世,遂招集六莊村十一角頭建草廟,目前的祖廟為第三代廟體。


笨港港口宮斥資17億重建祖廟及新建香客大樓


笨港港口宮斥資17億重建祖廟及新建香客大樓


笨港港口宮斥資17億重建祖廟及新建香客大樓


笨港港口宮斥資17億重建祖廟及新建香客大樓



2025年1月16日 星期四

【新竹市】邱臣遠代理市長|市府團隊施政2周年!6大面向打造安居科技城


竹市府推組改 開辦新任首長及主管人員培訓 精進專業打造高效市政團隊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16 18:24:22)  新竹市政府為提升服務效能,致力打造更專業且高效率的團隊,於去(113)年進行組織改造,新設「公園及觀光區設施維護管理中心」、「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及「青年發展中心」等二級機關,今(16)日特舉辦「新竹市政府所屬二級機關新任首長及主管人員教育訓練」,由秘書長張治祥主持開訓,藉由訓練課程強化新任首長與主管人員行政管理能力及法規素養,以利迅速適應職務,提升機關整體運作效能。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市府正處於轉型與發展的關鍵時刻,各機關首長與主管肩負重責大任,期許同仁以此次教育訓練為契機,充實專業能力,發揮創新與領導力,帶領所屬團結一心,積極回應市民需求。邱臣遠強調唯有不斷精進與突破,才能落實市長高虹安打造幸福宜居家園的城市願景。

張秘書長表示,此次教育訓練的核心目標在於協助新任首長及主管人員快速掌握行政管理的重點與法規範,期盼參訓人員能充分運用所學,以專業能力及領導能力帶領團隊,營造和諧高效的工作氛圍。市民的需求是市府努力的方向,希望市府同仁能以高度的責任感及創新的思維,共同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推動竹市的進步與發展,為市府團隊增添新的能量與活力。

人事處表示,此次訓練課程內容涵蓋教練式領導、廉政與法治教育、行政與經費管理相關法規等主題。為提升課程深度,特別邀請專家學者與資深公務人員進行專題演講及案例研討,藉由精心設計的多元課程,協助新任首長與主管人員迅速融入職務角色,建構友善且高效的職場文化。


新任首長及主管人員培訓課程


秘書長張治祥致詞勉勵


訓練課程內容涵蓋教練式領導、廉政與法治教育、行政與經費管理相關法規等主題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24 14:36:48)  新竹市政府市政團隊施政屆滿2年,今(24)日於市府綜合大禮堂舉辦「施政兩周年感恩記者會」,現場播放影片呈現市長高虹安與代理市長邱臣遠這2年打拼市政的心路歷程,並由邱代理市長從「基礎建設、宜居永續、教育文化、交通暢行、社會福利、國際交流」等6大面向,向市民朋友們報告高虹安市長率領的市政團隊推動成果。邱代理市長表示,「市政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感謝45萬市民的支持與信任,正因為有大家的支持,市府團隊才能帶領竹市加速蛻變,未來市府團隊將持續秉持高虹安市長擘劃的十大施政策略與五大核心價值,打造幸福真永遠的安居科技城。

「市民的大小事,都是市府的大事」邱代理市長盤點市府團隊這2年來的施政成果。他說,在基礎建設方面,市府鼓勵企業「根留台灣、投資新竹」,至113年新竹市商業營利事業家數較111年同期增加1,640家,營業銷售額更成長2,953億元。此外,高虹安市長在111年底就職時,承接前市府100億元債務,112年度市府就減債了25億元;執政2年累計持續減債超過40億元,減債比率高達40%,而新竹市民人均負債也從新台幣2萬2,139元降至1萬2,135元,平均每人扛債降低1萬元,減債幅度創歷史新高,成果更是獲得市民近8成的滿意度支持。

邱代理市長提到,為提升公共服務品質、確保市政貼近民意,市府進行組織調整優化,並新增3個二級機關包含「公園及觀光區設施維護管理中心」、「青年發展中心」及「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有效回應市民需求。他說,「路平、燈亮、水溝通」是城市安居樂業的基本功,市府積極推動安心路平專案,投入逾3億元,累計已改善215條道路與巷弄,總面積達41萬平方公尺、騎樓順平長度逾3公里,路平總長度達49.4公里,並於這2年陸續汰換3,313盞LED路燈,114年更編列3,000萬元加速更新;並積極推動市區污水下水道接管工程,已接管6,416戶、提升污水接管率2.76%,市民對基礎建設改善的滿意度也突破85%。

針對宜居永續面向,邱代理市長表示,為實現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市府112年底即成立「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辦公室」,並於今年完成第2版自願檢視報告(VLR)、2050淨零排放白皮書,更率全國之先首創「ESG媒合平台」,提出32項合作議題,目前已與在地企業成功合作12項ESG專案,透過「以公領私、產業合作、市民參與」,齊心協力構築宜居永續的低碳城市。

在教育文化方面,邱代理市長指出,市府持續推動高虹安市長「新竹好學,安心就學」的施政願景,這2年共投入66.2億元,完成13件校舍及運動場館改善工程,另有42處持續推動中。面對竹市學齡人口逐年增加,市府於112年完成學區總量管制修法,落實居住事實查核,分三階段滾動檢討學區劃分政策,預計115學年度開始實施新學區;並陸續開辦關埔地區及南區的安心通學專車,以減輕家長接送負擔,此政策獲得市民超過8成的滿意度支持。

邱代理市長強調,市府提升青年事務預算、成立「新竹市青年發展中心」,讓竹市追上六都,建立屬於青年的專責機關,並在學租大樓7、8樓及東門市場設置青年創業基地,提供青年專屬多元使用的空間與資源;推動青年事務委員會改制,將青年代表從9人增加至25人,佔比從45%提高至71.4%,並放寬代表年齡為16至40歲、增加開會頻率,提供青年更多公共參與及表達的機會。

邱代理市長表示,為提升竹市的國際能見度,帶動城市觀光與商機,市府陸續舉辦40場中大型活動,包括兒童遊藝節、國際動漫節、萬聖節、風箏節、購物節、新竹馬拉松、玻璃藝術節、城隍祭等,高虹安市長上任後更首次舉辦竹塹盃電競大賽、青草湖繽紛派對、青草湖環湖小鐵人趣味賽等活動,共累計超過160萬人次熱情參與,部分活動更榮獲美國繆思設計大獎、米蘭設計大獎等5項國際大獎肯定,打造美感新竹。

「交通暢行是新竹市民非常關注的議題!」邱代理市長強調,交通問題困擾竹市數十年,高虹安市長在上任第一天即迅速籌劃成立交通改善小組,並推動多項重大交通建設,包含完成高峰路拓寬工程,慈濟路及關新路延伸段、慈祥路延伸至埔頂路段通車;並啟動台1線替代道路(118–台68線)新闢工程。此外,市府積極推動「道安五環」計畫守護行人安全,在人行道建置與步行環境改善方面積極向中央爭取資源,已獲核定補助6.54億元進行人行道改善工程,並完成3,850公尺標線人行道的劃設;更投入4.68億元,規劃改善24校通學步道,獲得市民8成以上的滿意度支持。

邱代理市長說,為加速綠色交通及推動城市永續發展,市府升級YouBike 2.0系統,已成功建置103站;並與新竹縣合作導入GoShare與iRent共享機車服務;為促進跨縣市通勤便利性,市府聯合鄰近縣市,共同爭取中央計畫,推動「桃竹竹苗TPASS」方案,大獲好評,使用人數已突破1,258萬人次。今年9月行政院核定通過「桃竹苗大矽谷計劃」,並納入大新竹輕軌計畫路網,為培養未來輕軌運量,市府推動直達科學園區的「先導公車」於今年12月正式營運,便利市民日常通勤。

邱代理市長指出,市府持續推動多項社會福利政策,包括提高生育津貼補助至每胎3萬元、加碼托育補助每月500至1,500元、放寬好孕專車服務限制,並於112年底達成全市「一區一定點臨托」目標,更率全國之先開辦凍卵補助計畫以及新設「到宅坐月子媒合服務平台」。在照顧長輩方面,除了提供長輩假牙補助、免費健康檢查,市府也持續擴大敬老卡、愛心卡的使用範圍,累計已突破286萬人次使用,獲得超過9成的民眾滿意度支持,期望所有長輩們都能「樂活新竹市、幸福呷百二」。

邱代理市長表示,這2年來,市府陸續與全球各國針對科技產業、教育文化、觀光旅遊等面向互相交流,包含前往日本岡山市及茨城縣、美國加州矽谷、韓國首爾市及大田市等地進行市政交流,除了借鏡國外科技經驗,更分享竹市產業發展,透過共52場的國際交流讓世界看見竹市,並獲得市民近8成的滿意度肯定,未來市府將繼續深化與國際友好城市的合作,讓竹市成為更具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科技城市。

「市政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邱代理市長在報告尾聲提到,感謝所有市民朋友的信任與支持,「安居科技城,幸福真永遠」是高虹安市長及
所有市府團隊對市民朋友的承諾,也是對竹市未來無限可能的期許。我們不會停下腳步,會繼續推動竹市的發展與進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圖1.竹市府團隊施政2周年!邱臣遠代理市長向市民朋友致謝。


圖2.邱臣遠代理市長致詞,以6大面向打造幸福真永遠的安居科技城。


圖3.邱臣遠代理市長與來賓們大合影。


圖4.邱臣遠代理市長與來賓們大合影。


圖5.竹市府團隊施政2周年!邱臣遠代理市長向市民朋友致謝。




2025年1月15日 星期三

臺中市太平區人口正式突破20萬大關

 

臺中市太平區


0114臺中市太平區人口正式突破20萬大關

台中市太平區去年12月31日人口正式突破20萬大關,太平區公所今(14)日在馬卡龍公園舉辦慶祝活動,選出第19萬9,995至第20萬名設籍民眾,及第20萬人往前推算前6名新生兒,共12位幸運兒,由市長盧秀燕頒贈幸福好禮。

盧市長開心地表示,感謝議會與市府攜手合作,提升太平各項建設,讓生活機能越趨完善,去年底台中在各項民調勇奪第一,更被評選為全國最幸福的城市,市府會持續打造幸福宜居城市。

盧市長指出,台中市近年全方位高速發展,生活機能完善,吸引大量人口陸續遷入,去年共增加1萬4,692人,全市人口已破286萬人,人口增幅全台第2多,許多行政區人口也有顯著增長,如北屯人口破31萬人、海線四小龍梧棲人口破6萬、清水破9萬、沙鹿區破10萬人、龍井即將破8萬人,全市第四大行政區太平人口也突破20萬人,顯示民眾覺得台中是宜居城市。

盧市長提到,自她上任以來,市府團隊在太平地區投入113億餘元積極推動各項建設,14個局處執行65項重大工程,如「市民大道一、二期打通」、「馬卡龍公園闢建」、「育賢及長億社會住宅興建工程」、「太平區聯合行政中心興建工程」、「太平國民暨兒童運動中心興建工程」等,帶動地方發展及人口增長,除了感謝全體市民,還要謝謝市府團隊的努力、太平區長許貴芳6年來的付出,以及地方民代和在地企業的協助,市府會繼續努力,讓城市更美好、市民更幸福。

太平區公所今日在馬卡龍公園舉行慶祝活動,與市民分享喜悅。第20萬名幸運兒陳小姐是從台中市大里區遷入的女性 ,今日由陳小姐的弟弟、妹妹前來代領獎品,並表示姊姊在戲院工作,得知是第20萬設籍人口,覺得很幸運,因為近年太平蓋很多公園、道路也有改善,越來越繁榮進步,她們才從大里搬回太平。

民政局表示,其他5名幸運兒包括3名男性及2名女性,均為遷入人口。另6位幸運新生兒,則是3名男寶寶和3名女寶寶,市府贈送每人6,000元禮券,第20萬名設籍民眾及最接近第20萬人的新生兒,更可獲得2錢黃金鎖片及紀念獎盃加碼好禮,別具紀念性。

最接近第20萬人新生兒的父親表示,他在潭子加工出口區擔任工程師,與菲律賓籍的太太愛情長跑七年後結婚,近年太平區建設有目共睹,包括交通、公園及產業園區等,越來越適合居住,很放心讓小孩在此長大。

此外,長期住在太平區的居民也是太平突破20萬人口的原因,今日也從20萬名設籍太平區的市民中,抽出100名幸運兒,將可獲贈市府與太平區公所網羅十項在地名產,精心準備的「太平愛你20幸福大禮袋」,內容包括雷射小鋼杯、蒜泥狠豆乾、枇杷喉糖、百花蜜、五金工具組、熊介巧曲奇餅、茉莉森森牛嘎餅、采蜂林荔志餅、茶樹洗手慕斯及貴妃荔枝素燕窩等,充分體現太平區物產豐富與人文特色,公所後續將與得獎者聯繫辦理領獎。

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太平區近年受惠於74號快速道路全線通車、鐵路高架化、國道四號豐原潭子段啟用、市民大道改善工程等交通建設陸續到位,加上位置北臨北屯機捷、十期重劃區與北區一中街,南接大里區、西靠東區的地理優勢,以及太平產業園區,提供大量就業機會,還有太平區三大既有商圈成熟,成為建商布局推案的熱點,為太平區帶來大量人口紅利,市府持續推動「屯區捷運環狀線」及「捷運藍線延伸太平」,將帶動當地生活機能更臻完善。

太平區長許貴芳說明,太平區人口突破20萬人,不僅是數字上的增長,更是對太平區發展潛力的肯定,代表太平的經濟、建設及交通愈來愈進步,才能吸引外來人口遷入,讓太平子弟留在家鄉,感謝所有為太平區發展貢獻心力的鄉親,市府團隊持續努力帶動地方發展,共同讓太平區更加繁榮進步。

今日活動,盧市長、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立法委員楊瓊瓔、何欣純、市議員蔡耀頡、張玉嬿、賴義鍠、前市議員李麗華、民政局長吳世瑋、農業局長張敬昌、太平警分局長沈能成、太平區長許貴芳、太平戶所主任王琇昤、太平地政事務所主任余俊政、太平衛生所主任鄭聖文、太平區調解委員會主席蔡文華、太平區農會總幹事余文欽、太平區里長聯誼會長張雅芳,以及多位區長、在地各里長等均到場共襄盛舉,市議員黃佳恬也派員到場致意。


0107太平幸福宜居磁吸效應發威 人口創新高破20萬人 中市民政局長:三大利多加持

台中市近年全方位高速發展,生活機能逐漸完善,吸引大量人口陸續遷入,在台灣面臨嚴重少子化情形下,台中市人口不減反增,總人口數於去年12月24日再創新高,突破286萬人,太平區也於去年底正式突破20萬人,邁向嶄新里程碑。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感謝議會支持與市府攜手合作,提升太平區各項建設力道,在交通、建設與產業發展的三大利多加持下,吸引建商推案造鎮,帶動人口增長,未來發展性持續看好。

吳局長指出,太平區近年受惠於74號快速道路全線通車、鐵路高架化、國道四號豐原潭子段啟用、市民大道改善工程等交通建設陸續到位,加上位置北臨北屯機捷、十期重劃區與北區一中街,南接大里區、西靠東區的地理優勢,以及太平產業園區,提供大量就業機會,還有太平區三大既有商圈成熟,成為建商布局推案的熱點,為太平區帶來大量人口紅利。此外,大里、霧峰、太平等地區近年人口、交通快速成長,市府持續推動「屯區捷運環狀線」及「捷運藍線延伸太平」,將帶動當地生活機能更臻完善。

吳局長提到,除交通建設外,其他重要建設包括預計今年完工的太平區聯合行政中心,不僅規劃托嬰中心服務減輕家長育兒負擔,也設置停車空間,舒緩地方停車需求;還有位於坪林森林公園內的太平國民暨兒童運動中心,將提供市民一個徜徉於自然之中運動的空間;另台74線六順橋地區增設匝道,完工通車後將可服務往來東區、太平與大里等地區的交通需求,減少繞行距離並分攤太平南入匝道車流,提升民眾通行的便利性。

吳局長提及,重視市民生活品質,更推動興建育賢社宅、長億好宅;還有設置太平、坪林2處親子館,太平、坪林、德隆托嬰中心及育賢社區公共托育家園,並新增長億及宜昌托嬰中心;另為提供居民休閒遊憩空間,打造馬卡龍公園、九二一公園、坪林森林公園等9座美樂地公園;還有新建宜欣、宜佳、宜昌里活動中心及坪林、大興、勤益里市民活動中心;另頭汴、聖和里市民活動中心重建工程也將於近日動工,提供居民充足的集會與活動場地。

此外,教育是最重要的投資,市府也挹注太平區許多資源,打造優質學習環境,包括坪林國小東大樓啟用、坪林圖書館環境改善工程、新建長億高中圖資大樓,及啟用新高國民小學二期校舍及活動中心,紓解學區內就學壓力,安心就學避免跨學區困擾,未來市府將持續完善教育基礎建設,讓孩子專心、家長放心。

太平區長許貴芳表示,太平區人口數已於去年12月31日正式突破20萬大關,迎接重要歷史時刻,太平區第20萬名設籍民眾,可獲得2錢黃金鎖片、紀念獎盃及6,000元全聯禮券等豐富好禮;另第19萬9,995至第19萬9,999名設籍名眾則可獲得全聯6,000元禮券。

此外,鼓勵市民在太平區成家育兒,更增頒「新生兒加碼獎」,第20萬名設籍民眾往前推算前6名設籍新生兒都可獲得價值6,000元嬰兒用品禮券,其中最接近20萬人的幸運新生兒,還可獲得2錢黃金鎖片及紀念獎盃加碼好禮。

許區長指出,為與民眾一同分享榮耀和喜悅,市府與太平區公所特備準備「太平愛你20幸福大禮袋」,網羅太平區十項在地名產,包括雷射小鋼杯、蒜泥狠豆乾、枇杷喉糖、百花蜜、五金工具組、熊介巧曲奇餅、茉莉森森牛嘎餅、采峰林荔志餅、茶樹洗手慕斯及貴妃荔枝素燕窩等,充分體現太平區物產豐富與人文特色。

此外,公所預計於1 月 14 日在馬卡龍公園舉辦20萬人口慶祝活動,當日盧市長將親自出席頒贈第19萬9,995至第20萬名太平區設籍民眾,及最接近第20萬人的前6名新生兒,同時於20萬名太平區設籍市民中抽出100名幸運得主,贈送「太平愛你 20 幸福大禮袋」,歡迎大家一同前往慶祝,感受宜居太平的幸福魅力。

太平區公所說明,歡慶太平區人口突破20萬人的歷史時刻,即日起至1月15日23時59分止,參加太平區公所臉書粉絲專頁活動貼文 ( https://pse.is/6xq4d5 ) 追蹤分享留言活動,將有機會抽中精美好禮,包括200份太平愛你20幸福大禮袋、100份茱銘有限公司五金工具組、10張國軍台中總醫院健檢券及5張必比登美食彭城堂餐券等好禮。



重要政策【行政院】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打造以AI科技為核心的南臺灣產業生態系〔114-01-13〕


【行政院】重要政策

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打造以AI科技為核心的南臺灣產業生態系〔114-01-13〕


為落實區域均衡,政府規劃北北基宜「首都圈黃金廊帶」、桃竹苗「桃竹苗大矽谷」、中彰投雲「精密智慧新核心」、嘉南高屏「大南方新矽谷」、宜花東屏南「東部慢活城鄉」、金馬澎「低碳樂活離島」六大區域產業與生活圈,並已擇定六大區域旗艦計畫,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臺灣均衡發展,讓國人共享經濟成果,同時創造更優質環境,有利五大信賴產業於各地深化、扎根,持續站穩全球供應鏈的關鍵角色。

其中的「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正是六大計畫之一,也將是未來臺灣AI產業生態系的核心,主要著眼南部是臺灣半導體、生技醫材、精密機械、光電綠能產業之重要基地,發展AI產業有極大優勢,將以臺南沙崙為核心,於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規劃建置科學園區與科技產業園區,串聯半導體S廊帶,建立具備完整AI產業生態系,並從AI技術研發能力、到系統開發能力全面升級,讓臺灣進入AI應用的時代,帶動百工百業數位及淨零雙軸轉型。

2025年1月13日 星期一

嘉義之心城市願景館

 

嘉義之心城市願景館 | Facebook


Woo Chiayi! 城市客廳Chill進化再+1,展現嘉義市的精彩與熱情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13 12:12:33)


與會人士大合照

位於嘉義車站出站左側的「嘉義之心城市願景館」自112年以「Woo Chiayi 城市客廳」主題形象營運,舉辦系列活動吸引眾多市民及遊客走入願景館參觀,了解嘉義市不斷「再造」的成果。今(11)日下午再以「城市客廳Chill進化」為主題,邀請6位講者精彩分享嘉義市發展願景與在地實踐理念的過程,市長黃敏惠特別與會聆聽,分享感動,並邀請大家一起走進這座城市客廳,感受Woo Chiayi!的驚喜。

黃敏惠市長表示,「嘉義之心城市願景館」與時俱進,不斷的升級,從乘載遊子外出奮鬥或返鄉團聚的國光汽車客運站,進化成為接待來自四面八方訪客的城市客廳;從靜態的展示進化到動態的活動,從白天延續到夜晚以多元的活動與服務模式接待來自四面八方的訪客。感謝許多在地青年團隊發揮創意「再造」、深化城市客廳的功能,賦予空間新的生命力,用心經營成為與各界交流的據點。

市府都市發展處許懷群處長進一步表示,願景館從靜態的政策推動展示進化成感動人心的交流空間。配合車站前光環境進行內外裝潢與光源設計,113年度共計8,000到訪人次,相較往年增加3倍,20至40歲民眾及國外自由行旅客入館率顯著提高。隨著入館人數增加,願景館廣泛蒐集市府各局處資訊,宣傳及接待對來訪民眾、回應遊客詢問觀光、交通、市政等各式問題。

此外,願景館也以「推廣」、「回饋」作為工作坊主軸,並以「文化新絲路」、「西區大發展」、「舊城創新生」等十大旗艦計畫為核心,共計辦理5場走讀工作坊,吸引逾200位民眾參與。晚上也舉辦星空瑜珈、啤酒瑜珈、黑膠派對、心情點播等多場活動,讓參加民眾在享受樂趣中瞭解城市發展的脈絡。

市府都市發展處指出,願景館作為嘉義市四大地方創生場館之一,扮演著市政與市民之間的多功能平台。113年度共有工務處、建設處、智慧科技處、文化局、環保局、觀光新聞處、社會處、交通處等8個局處借用願景館辦理28場次市政活動,113年3月份《華麗計程車行》回嘉戲劇主題展就吸引眾多民眾駐足,顯見願景館已成為市政府與民眾溝通的重要橋樑之一。

今日「城市客廳Chill進化」主題活動除邀請福樟良材陳垣璋設計師、貳本規劃劉語欣規劃師、昇億水電公司黃彥富負責人、學邑工程蔡佳明總經理、實式木造蔡有哲執行總監、木脈計畫工作室江柏毅主理人等6位講者以「Espressotalk超濃縮短講」,透過16張投影片,在320秒中分享他們眼中嘉義市的改變外,還有「舊城新生手作體驗」、「管樂之都聆聽饗宴」、「棒球原鄉,運動fun輕鬆」等三場精彩活動從白天到晚上接續登場,令參加的民眾驚豔不已,大呼「Woo!」過癮。


市府團隊與策展團隊合照


舊城創新生手作體驗


舊城創新生手作體驗

管樂之都黑膠聆賞



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臺中市政府「和平專案」大梨山地區發展

 

和平專案

0110台電開發光明抽蓄水力發電廠 中市經發局:應廣納原民部落意見

01096年完成282項建設!新年首度和平專案圓滿落幕 盧市長率市府團隊持續打造幸福原鄉

0108中市府舉辦大梨山地區發展座談會 盧市長親聆地方心聲曝視察「5大目標」:持續打造幸福原鄉

0108新年首度「和平專案」啟動! 盧市長第一站視察裡冷吊橋:感謝民代攜手完善山區建設

台中市政府今(8)日起啟動今年首度、為期兩天的「和平專案」,市長盧秀燕率市府團隊前往和平區勘查各項建設,第一站視察「裡冷吊橋」改善工程進度。盧市長表示,盼吊橋的整建,可恢復整體路線的便利及安全,更能促進在地觀光及永續發展。

盧市長說明,裡冷吊橋位於中部橫貫公路26公里處,距離谷關約有10公里,全長約99公尺、橋面寬約1.6公尺,橫跨大甲溪,自早即為連接部落與台8線重要橋樑,對部落各項產業甚為重要,但歷經颱風、豪雨來襲及年久失修導致損毀封閉,居民需要繞道而行,目前經過整建已開放通行,安全性與便利性提升,因此親自過來視察,期待重建後的吊橋能進一步促進地方觀光與永續發展。

盧市長補充,在山裡需要吊橋減少翻山越嶺的時間與距離,吊橋建設在和平區尤其重要,感謝和平區公所及市府同仁,在吊橋興建及整修的努力,希望白鹿吊橋、谷關吊橋、捎來吊橋等,都能在任內順利興建或整修,讓居民能夠順利通行,也感謝地方民代為民喉舌,將持續完善山區交通、建設和平區。

和平區長吳萬福指出,和平區佔台中市近一半的面積,雖然人口少,但幅員廣大,裡冷吊橋早期是對外進市區的唯一途徑,感謝市府的協助,經過吊橋檢測後,辦理改善工程設計規劃,總經費為13,549,479元,由市府負擔60%,和平區公所負擔40%,自112年11月15日開工,於113年8月9日完工,同年9月4日完成驗收通過並開放通行,讓居民出入更加便利。

今日視察盧市長、市議員古秀英、吳振嘉、副秘書長林育鴻、民政局長吳世瑋、運動局長游志祥、新聞局長欒治誼、研考會主任委員劉彥澧、原民會主任委員楊馨怡、和平區公所區長吳萬福均出席。



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臺北市】瑠公綠廊|東區商圈



瑠公綠廊吸睛啟用 東區商圈展現新氣象

位於臺北市復興南路一段135巷東區商圈核心位置的瑠公綠廊在113年7月啟用後,讓東區商圈煥發新意,在優化行人的通行路線,新增寬敞的無障礙動線,加上串聯東區綠廊,提供了臺北市民一個優質的以人為本的休憩空間,連帶提升了周邊整體環境,更舒心的悠遊商圈,吸引了更多的人潮,也活絡了周遭商圈。

市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共管科科長竺宣同表示,本案基地過去為上埤地區自然形成的大灣河道,民國68年隨都市計畫的規劃,隱身為忠孝東路後巷的圳路,至74年重新規劃為停車場空間。隨著忠孝東路商業蓬勃的發展,忠孝東路三段及四段成為東區核心的商圈,位於遠東SOGO臺北忠孝館後方的本基地卻僅扮演著商圈附屬空間的角色。為了推動臺北市東區公共空間及人本環境改善,新工處配合市府都發局108年推動的「東區發展振興計畫」重新探討東區街道及街區改造願景,辦理本基地的設計及施工,並以「以人為本的步行環境」及「東區綠廊的串聯」為改造的核心理念,翻轉本基地長久的負面形象。


竺宣同說明,本工程於112年8月1日開工,並於113年6月30日完工,主要闢建復興南路穿越道,串聯瑠公圳公園,並整合復興南路1段135巷道路及中央綠廊道,改善原廣場狹長難行的行走動線,讓整體通行環境更加友善。本工程取消無法聚集人潮的停車場,並將南側道路抬升,與中央綠廊進行縫合後,置入多元無障礙活動空間,創造植栽敷地景觀,新植灌木132.21m2、地被427.86m2及喬木17棵,打造都市生態綠洲。

竺宣同繼續說明,為提供行人舒適的休憩活動空間,瑠公綠廊放置了休憩座椅及街道家具,另外也設置3座水霧圓環強化綠環境,並配合夜間水波紋燈及水霧設施,進一步重現「大灣河道」的水文記憶,營造人本、韌性、知性的步行廣場。







竺宣同最後強調,瑠公綠廊啟用後,能串聯瑠公圳公園、瑠公公園,並延伸至頂好及龍門廣場,打造東區商圈核心的帶狀綠廊。期許開放的空間場域及友善的人行環境,能增進地方人潮流動,再現東區商圈繁華榮景。適逢春節連假期間,呼籲市民朋友行經東區商圈除購物外,不妨來瑠公綠廊散步、休憩、拍照打卡,體驗充滿綠意、舒適且友善之步行環境,坐在戶外餐桌或是高低錯落的休憩空間閒適談心,感受東區商圈的新氣象。



2025年1月9日 星期四

新型態客製化廠辦「永陞POWER101」

 

買一戶也能量身訂製!深坑新型態廠辦掀熱度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09 10:59:15)


潤居整合土地與品牌建商,在雙北CP高值且備受期待的廠辦潛力區深坑,推出新型態客製化廠辦「永陞POWER101」。圖/業者提供


外銷市場旺盛帶動傳統製造業、科技業擴廠需求強勁,近幾年企業因應營運擴張,促使購置可立即設置產線,補齊產能的現成廠房,與購置工業土地自建新廠,這兩類交易都大幅提升。專攻大台北廠辦總部銷售的潤居實業總經理熊大成發現,雙北基地規模動輒兩三千坪的客製化廠辦,高總價門檻讓入場門票握在單一上市櫃大廠和產業指標企業的手中,等同廠辦圈裡的SUPER VIP產品,但「只想包層或購買單位戶型的企業,也想擁有量身訂製的工廠規劃服務」則成為新商機。潤居實業整合市場新需求,釋出可興建9600餘坪樓地板面積的深坑4483坪基地,結合北市豪辦豪宅品牌的營造工程品質,以新形態的購地合建方式,推出全新型態的「客製化工廠」,總銷約45億元,但大到包棟、小到單戶的企業客群需求都能滿足,等於「買一戶也能量身訂製。」

「除非包棟購買,不然現貨廠房跟建商規劃好的預售廠辦,能客製化的空間都不多。」長期操盤雙北廠辦總部的潤居實業發現,有買置新廠需求的客戶不外乎面臨到自身舊廠四個困境,包括(1)舊廠房不合新法規、(2)舊廠租約到期、(3)舊廠火險太貴,以及(4)舊廠卸貨空間太小,更新升級迫在眉睫。

因此,潤居牽線深坑優質的工業地地主,與北市一線豪宅豪辦品牌建商,推出「買一戶也能量身訂製」的客製化工廠案,讓不同資金、產線規模的企業,都能根據自身的生產流程和業務需求,在此設計出最優化的空間布局,從而提高靈活性、效率和成本效益,同時減少能源消耗,更可以配備先進的設施和技術,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深坑位於台北市東南方,戰略地位吸引包括了台灣首屈一指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代工廠金寶、CIA科學園區、世貿科學園區、布局AI的半導體分離式元件的供應商德微、食品粉體研發與客製大廠三得冠、台灣首家製作濾掛式研磨咖啡並打入國際市場的鮮一杯等企業,均在深坑設立總部或廠辦。去年黑松積極活化與重新定位深坑的自有土地,湯瑪仕肉舖創辦人更斥資6億元購入廠房,將深坑作為企業未來新戰略點。熊大成分析,汐止有基隆捷運願景,深坑則有串聯文湖線、最短12分鐘進信義區的深坑輕軌建設議題可期,深坑同時又具備雙北科學工業園區高CP值得設廠優勢,因此陸續吸引大廠進駐布局。

進一步分析,深坑通過國道三號還能銜接雙北多個重要的科學工業區,到新店遠東工業園區與中和工業區僅需20分鐘、到士城 AI 工業園區約30分鐘。通過環東接國道三號到南港經貿園區15分鐘、到內科與汐科約20分鐘。若由64快速道路接國道三號到新莊知識經濟產業園區約30分鐘,由信義快速道路到信義101商圈僅需15分鐘。由國道一號接建國高架接國三甲,到士林北投科技園區約30分鐘。

訊息來源:潤昕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1月8日 星期三

【新北市】溪北都心國際創新區

 

新莊知識產業園區


新莊知產新地標,導入TOD打造空中商業大平台

【新北市訊】新北市政府為推動大眾運輸導向(TOD)的都市發展策略,積極打造高效緊湊的城市發展,以TOD都市策略結合商業發展核心為願景,目前已受理43件TOD申請案。其中新莊知識產業園區位於機場捷運、環狀線雙捷運與溪北交通轉運站的交匯處,以交通便捷優勢搭配都市計畫劃定核心商業區及特定產業專用區,成為「溪北都心國際創新區」,本次透過都市設計審議,將溪北交通轉運站及相鄰特專區之地標建築,以大型空中商業活動平台串連、強化街角廣場與林蔭步道等設計手法,具體落實TOD以人行優先的步行城市。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局長黃國峰表示,透過市府相關局處協調合作,運用3D策略(發展強度提升、混合使用、設計優化)及一日生活圈概念,訂定地面開放空間、空橋與空中廊道的立體連通原則,將溪北交通轉運站旁占地1.5公頃之41層大型商業辦公大樓,總樓地板面積逾23萬平方公尺,於商辦大樓3樓設置大型空中平台連結溪北交通轉運站,該平台採複層綠化規劃,有效串聯交通場站與商業空間,結合商業活動鼓勵使用大眾運輸,創造舒適、便捷之都市步行環境。

此外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都市設計科科長吳敏漳表示,為創造都心地標建築,都市設計審議除要求與溪北交通轉運站整體規劃,強化商業區與捷運場站的立體連結外,於建築物東、西、南向陽台設置立體綠化,提供7,000平方公尺以上綠化面積,降低熱輻射與耗能並提升固碳效能,建築立面更引入新穎之燈光科技,成為新莊知識產業園區新高層地標建築物。





2025年1月6日 星期一

臺中市烏日九德地區區段徵收工程

 

中市烏日九德地區區段徵收工程今開工 黃副市長:打造宜居幸福城市

台中市政府地政局今(6)日舉辦烏日九德地區區段徵收工程開工典禮,副市長黃國榮代表市長盧秀燕出席並表示,該區段是台中唯一擁有高鐵、台鐵、捷運「三鐵共構」的行政區,前景看好,特別感謝地政局團隊的努力,台中市在推動市區段徵收重劃的規模全台領先、成果卓越。黃副市長與眾多立委、議員、里長及地方仕紳等貴賓共同祭拜祈福,祈求開工順利平安。

黃副市長說明,做好基礎建設規劃,越早開始規劃越能考慮周全,將大大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與環境,同時帶動土地價值的上升。隨著基礎建設的不斷完善,台中市的道路發展與公共工程也取得顯著成效,政府能持續推出更多建設項目,促進台中市的長期發展,都要感謝地政局稅收盈餘繳庫才能一項項達成。台中市正朝著最宜居城市的目標邁進,並衷心祝福市民健康、幸福和事業順利。

黃副市長指出,烏日區已是中部地區交通樞紐,是台中唯一擁有高鐵、台鐵、捷運「三鐵共構」的行政區,九德區段徵收開發區鄰近台鐵、捷運共構的大慶站,區內有捷運九德站、九張犁站,北側與第13期市地重劃接壤,極具交通樞紐特色,由於鐵路高架化工程及捷運綠線已陸續通車營運,開發完成後將有效銜接縫合周圍重劃區成為方正街廓,提升土地使用效益,串聯周邊大眾運輸建設,實現優質生活機能,打造台中成為最宜居城市。

地政局長吳存金說明,此開發區的都市計畫於110年6月15日經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整體開發面積29.87公頃,地政局於112年8月完成區段徵收土地徵收作業,歷經專業團隊的規劃設計作業,「台中市烏日九德地區區段徵收工程」終於在113年9月完成工程發包,總工程經費13億5,999萬餘元,工期30個月,整體施工完成後,將整合區內土地資源、建構完善道路系統、完整地區排水、營造永續生態環境、促進地方發展。

地政局表示,烏日九德舊名為「九張犁」,早期是雜草蔓生的荒地,經過先民開墾後,直接以土地面積來命名,以前說法是一張犁可耕五甲土地,「九張犁」就是有四十五甲地開闢成良田的區域。區段徵收案設計以「耕讀家園」為主題,將在地農耕文化及文化教育特色導入生活,以知識、減碳家園為目標,打造兼具生態、環境、教育、節能的新社區。

地政局提及,全區共設置1處公園、5處兒童遊戲場及1處綠地,皆具主題特色,以原林森活、田埂耕遊及環園農野等設計主題,延續區域在地文化,喚起昔日九德自然生活樣貌的回憶。同時,全區道路下方設置共同管道,收納電力、電信、自來水等民生管線,將可減少整體開發區道路挖掘維修、提升道路品質及平整度並有助於整體都市發展需求。

今日開工典禮,包括黃副市長、立委楊瓊瓔、市議員吳瓊華、張家銨、地政局長吳存金、交通局長葉昭甫、地政局副局長劉正倫等到場參與;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立委顏寬恒、台中市議會副議長顏莉敏、市議員林昊佑、林孟令、曾威等亦派員共襄盛舉。



2025年1月4日 星期六

【臺南市】黃偉哲市長|六周年市政成果「均衡臺南 穩健前行」

 

黃偉哲市長蒞臨南大分享城市治理的挑戰與解方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04 09:47:30)  國立臺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12月31日舉辦博雅教育講座,特別邀請臺南市黃偉哲市長蒞臨,並以「城市治理的挑戰與因應」為題,向南大師生分享臺南市政府在各項議題上的挑戰與應對策略。市長擁有深厚的學術背景,曾任立法委員,並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及擁有耶魯大學及哈佛大學的碩士學位。


黃市長的分享提升師生對當前市政議題的認識,也為學術界與政府部門的交流與合作開啟更多對話的可能

黃市長在講座中介紹2024年臺南400的歷史意涵,回顧荷蘭人於四百年前建設熱蘭遮城,開啟臺灣與世界的聯繫。他也提到,2024年臺南再度承辦的臺灣燈會,對於臺南文化傳承、地方特色建構及市民凝聚具有深遠意義。此外,市長分享將於2025年舉辦的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強調體育活動在青少年身心發展中的重要性。


黃市長與南大學生暢談市政重點計畫

黃市長與南大學生暢談市政重點計劃。針對流浪犬問題,市政府設立流浪犬收容中心,並在仁德設立毛孩森活村,計畫進一步改善動物的收容環境,以及在學甲區的多功能教育園區,將結合動物認養教育、景觀步道及休閒公園,具備綠美化及戶外教學功能,在提升收容量能及動保觀念的同時,也能促進地方發展。

面對南大師生提出的市區交通、青年就業、社會住宅等問題,市長也詳細說明市府的應對措施,包括增設立體停車場、推動智慧停車格和小黃公車等交通改善方案。他強調,隨著南部科學園區及沙崙綠能科技園區的發展,臺南市吸引大量高科技與傳統產業,並創造豐富的就業機會,進一步吸引優秀人才。


市長黃偉哲向南大師生分享臺南市政府在各項議題上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市長表示,城市治理常面臨多重挑戰,必須根據居民需求進行適當的調整與取捨。每個人的觀點不同,對問題的認知也各有差異,因此如何在多元需求中尋求平衡,成為一大挑戰。市長期許,透過市府的高效運作與市民的共同努力,臺南市將能夠穩步推動永續發展。


面對南大師生提出的問題,黃市長詳細說明市府的應對措施

此次講座不僅讓南大師生深入瞭解市政運作中的實際挑戰,也激發對未來城市發展方向的深入思考。黃市長的分享不僅提升師生對當前市政議題的認識,也為學術界與政府部門的交流與合作開啟更多對話的可能,進一步促進地方發展的持續進步。


黃偉哲親臨臺南大學分享城市治理的挑戰與因應  盼未來帶領市民往更好目標邁進

今年適逢臺南400,也是市長黃偉哲就職六週年,今(31)日黃偉哲特地參加臺南大學啟明苑演講廳的博雅教育講座,分享「城市治理的挑戰與因應」,針對民眾較關切的財稅、流浪犬、交通、光電等議題,以及如何應對城市發展中的挑戰提出看法,現場師生熱烈迴響,校長陳惠萍也到場聆聽。

黃偉哲市長表示,自己就任後致力靈活運用有限的預算,在交通、治水、動保政策及社會住宅、鐵路地下化及特色公園等建設上交出成績。他表示在城市治理上常會遇到許多立場不同的聲音,市府努力去溝通、減少紛爭,期盼未來帶領市民往更好的目標邁進。

黃偉哲市長也提及,今天是臺南400也是2024年的最後一日,市府用心舉辦跨年演唱會,此次市府約花費1500萬舉辦6場的親子活動及演唱會活動,使用最少經費為整體耶誕跨年活動創造最高的價值,感謝市民朋友給予支持,每年活動皆獲得熱烈迴響。

此外,就職六週年市政會議選擇在麻豆的「曾文市政願景園區」召開具有兩大意義,第一兌現對大曾文區願景的承諾,展現市府在區域均衡發展的決心;第二是做為活化、轉型大學退場後的校舍,相當具指標性的創舉,同時節省新建廳舍的鉅額公帑,過程中需與校方、教育部、台糖及各局處多方協調,尋求共識。

今日演講內容也提及流浪犬議題,農業部調查全國遊蕩犬,數量逐年有下降,但對各縣市仍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包括流浪犬在外追逐人車導致受傷、造成環境衛生問題、或是傷害其他(野生)動物的情況等,目前全臺採取「零安樂」政策後,動保處捕抓浪犬結紮剪耳回置,比不上沒公德心的民眾棄置犬隻繁衍速度,加上部分人士餵養,讓來不及結紮的犬貓繼續生,追車、咬人的狀況無法改善。因此,市府蓋仁德毛孩森活村、學甲多功能教育園區,優先收容當地浪犬、降低衝突,推廣「府城傳家警衛犬」,訓練狗狗成為適合畜牧場、魚塭、果園農場、工廠等各行業工作犬。

臺南的科技業發展在近年來持續成長,成為科技產業重要基地之一,臺南擁有科技園區及眾多的科技企業,吸引大量的投資和人才,科技產業持續擴展,包含5G、人工智能、綠能等多方領域,吸引更多科技創新人才,未來持續推動升級發展及整體經濟。

在交通方面,南市導入新科技路聯網、AI影像辨識、智慧號誌,即時依車流調控紅綠燈時間、在尖峰時刻保持綠燈連鎖、提供舊城區、交流道、運輸走廊的動態路網提供駕駛不同路線行車時間,以改善舊市區道路窄,通往交流道的連外道路車多。而智慧路邊停車計費系統連續兩期獲得「財政部民間參與公共建設金擘獎」政府團隊優等獎「優等獎」及「創新獎」,路邊停車無紙化、可刷、一卡通、悠遊卡、第三方支付、 四大超商代收、電信業者及金融業者代收便利。

另外,臺南目前興建13座立體停車場,其他陸續進行中,未來全數將提供3859席汽車、2235席機車。為因應偏鄉公共運輸量能不足,提供小黃公車42條路線、27個行政區。另外也整合大臺南的公車路網,市區公車離峰用九人小巴,等車時間變短更省時,並引進智慧等車系統。


113年12月24日  第678次市政會議

臺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均衡臺南 穩健前行」六周年市政成果簡報













曾文市政願景園區發表施政六週年成果  黃偉哲:踏實兌現對市民承諾


臺南市政府今(24)日移師曾文市政願景園區召開市政會議,向市民報告市政推動六週年成果,並首度曝光施政成果影片。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感謝市民與市府攜手,在2024臺南400的這一年,共同為這座城市留下許多成就。黃偉哲並提到,就職週年前夕選在第三市政中心「曾文市政願景園區」召開市政會議,具有兩項重要意義。第一,兌現他對大曾文區願景的承諾,展現市府在區域均衡發展的決心;第二,活化轉型大學退場後的校舍,節省新建廳舍公帑。迎接2025年,他將繼續率領市府團隊,穩健推動各項建設及服務。

 

黃偉哲指出,在中央政府的努力及地方政府的全力配合之下,半導體S廊帶在南部實現,臺南作為廊帶軸點,持續擴大招商吸引國際企業來臺南設廠,以南科來說,2022年產值就首度超越竹科,成為三大科學園區之首,2024年底的產值更可望破兩兆元。

 

黃偉哲強調,臺南市作為文化古城及科技新都,未來會加強各項基礎建設及強化公共服務。他也勉勵市府團隊不僅要和全國各縣市競爭,更要積極走出去和世界競爭。

 

臺南市政府表示,黃偉哲市長所提的六大願景「富饒臺南」、「便捷臺南」、「活力臺南」、「永續臺南」、「文化臺南」及「榮耀臺南」,六年在市府各單位的合作努力之下,逐步穩健實現。

 

在「富饒臺南」方面,臺南市擴大了南科及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的產業優勢,過去六年創造超過2200億元招商投資額、逾3200億元產值,以及5.1萬個就業機會;民間促參投入公共建設投資則吸引573億元。迎接行政院大南方新矽谷計畫,全國首座AI產業專區即將落腳臺南,科技大廠AMD也選在臺南設立研發中心,大臺南經濟發展動能可望更加推升。

 

臺南是科技新都,也是農業重鎮,六年來投入52億元完善農水路建設,改善長度逾1830公里,可繞行臺灣近兩圈。此外,市府團隊積極拓銷農特產前進國際市場,將優質的產品銷往日、韓、星、馬、荷、加、紐等國,創造30億元商機。

 

在「便捷臺南」方面,六年來臺南市投入878億元,完成造橋41座及鋪路184項;提升偏鄉公共運輸服務,市府打造42條小黃公車路網,路線遍及27區,已嘉惠24萬人次;YouBike 2.0站點今年9月突破500站,目前累計服務586萬人次,明(114)年底前將再增125站;此外,市府積極解決市區停車問題,向中央爭取前瞻預算規劃興建13座立體停車場,可進一步提升停車便利性。

 

在「活力臺南」方面,市府致力全齡共好的理念,長照服務涵蓋率連續3年六都第一,今年並獲得「全國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卓越獎」,是全國唯一獲得該最高榮譽獎項的城市。此外,規劃打造51座特色公園、15處公共托育家園等,校園營養午餐自辦率則逾93%,為六都第一。

 

「永續臺南」方面,6年來市府與中央密切合作,首先是「既抗旱,也治水」,雙管齊下投入治水及水資源開發的水環境建設,以因應極端氣候的加劇,確保城市永續發展;再來是規劃興建1萬1,170戶社宅,其中已動工有6,124戶、已決標及招商有4,466戶,招標中則有580戶。

 

此外,市府規劃打造63座多功能活動中心、13座全民運動館(中心)、5座寵物運動公園等建設,進一步提升市民生活品質。曾文市政願景園區的啟用,不僅是居民洽公的第三市政中心,更進一步宣示市府加速發展大曾文區的決心。

 

「文化臺南」方面,臺南已然成為國際級觀光熱點,旅宿業家數及成長數穩坐六都之冠。今年適逢臺南400,包括「台灣燈會」、「台灣文博會」、「台灣設計展」,以及「紅球台南」等精彩活動,自年初起陸續展開,臺南憑藉深厚文化底蘊,吸引逾2,000萬旅客到訪,創造超過300億元產值。

 

臺南市政府指出,臺南是臺灣的第一座城市,居民有身為「我是臺南人」油然而生的城市光榮感,透過臺南400的各式展演及民間參與,文化DNA進一步深植在地。臺南今年一整年參與國內外各項評比,獲得468項獎項,也是6年來最多,這項榮耀屬於每一位市民,也邀請大家共同見證臺南邁向2025年新輝煌。



2025年1月1日 星期三

【高雄市】城鄉新聞輯要(2025~2026)水利局

【臺南市】城鄉新聞輯要(2025~2026)水利局

【臺中市】城鄉新聞輯要(2025~2026)水利局

【桃園市】城鄉新聞輯要(2025~2026)水務局

【新北市】城鄉新聞輯要(2025~2026)水利局

〔新竹縣〕科技首都‧幸福竹縣 2025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01 13:35:39)  


新竹縣長楊文科參加元旦升旗,一一向現場民眾致意。

迎接2025新年新氣象,新竹縣政府1日於縣府前廣場舉辦「新竹縣各界慶祝114年元旦升旗典禮」,縣長楊文科帶領縣府及附屬機關員工,與立委、縣議會議長暨議員、各界貴賓及眾多鄉親,在泰雅之聲合唱團4名成員、2名兒童領唱國歌和國旗歌下,隆重完成升旗典禮。

新竹縣長楊文科致詞指出,去年2024年12強棒球賽台灣勇奪冠軍,比賽過程的熱情和士氣讓所有人感動不已,只要大家團結在一起,國家就前途無量。今天是2025新的一年的開始,也是他擔任新竹縣長第7次主持元旦升旗典禮,過去6年來,縣府在議會支持下,所有預算每年持續成長,從上任的286億元,至今年已達411億元,顯示縣府團隊全力以赴、一步一腳印,為新竹縣30年榮景打拚。

楊文科說,具體縣政藍圖包括五支箭、十大交通建設、共融式特色公園,以及綠色海岸風景遊憩計畫等基礎建設,目前都已完成階段性成果,也積極投入智慧治理資源,同時也落實「老中青幼通通照顧」的施政核心目標,縣府團隊將持續努力,讓新竹縣成為全台灣最幸福宜居的科技首都,敬祝大家身體健康、幸福美滿,中華民國國運昌隆。


縣政藍圖創竹縣新榮景 楊文科施政報告細數成果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04 14:32:29)  新竹縣議會舉辦第20屆第4次定期會,新竹縣長楊文科今(4日)率縣府團隊施政報告,他指出,擔任縣長5年10個月來,感謝議會監督縣政及支持,目前五支箭、十大交通建設、共融式特色公園等建設,已獲階段性成果,逐一說明「拚經濟、重文教、享福利、樂安居」四大施政主軸及概況。

楊文科說,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說:「在事情未成功之前,往往看似不可能」。這句名言對他的人生觀及工作態度有很大的啟發,他始終相信事在人為,只要捨棄不可能的想法,那怕只有微小的可能性,都值得採取行動。擔任縣長以來,面對各項困難與挑戰,他和縣府團隊始終秉持「沒辦法就想辦法,想辦法就一定有辦法」的態度,完成外界認為不可能的任務。

五支箭方面,AI智慧園區四家大廠,智邦科技預計本周11月10日營運,緯創資通預計今年底完工營運,普生公司預計在明年第一季啟用營運,義隆電子預計115年完工營運;四家大廠營運後,將創造4千個就業機會及超過1千億元年產值。另外,高效能焚化爐將在今年底前試燒,明年正式營運,垃圾堆置問題將迎刃而解。

生命紀念園區採「就近治喪」辦理,目前已有新埔、關西、竹東、寶山、尖石及五峰等鄉鎮提出新設置或現有設施優化等方案,縣府將全力協助,提供符合縣民的治喪服務。台知園區及科學園區三期等兩案,待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審查通過後,可望提供138公頃產業用地。

楊文科提到,十大交通建設方面,目前7案獲中央核定補助,正在發包施工之中,其中歷經5任縣長、10幾位交通部長、鄉親已等待將近30年的台1線替代道路,已在今年10月12日動工,預計116年3月完工;主線第二期及東西支線工程也會依序向中央爭取經費儘速動工興建,此道路貫穿縣市,不僅將加速竹北西區及新豐湖口地區繁榮發展,也將提升大新竹生活圈機能。

另外,內灣地區連外道路新闢工程已在今年4月動工;台68線接竹東東峰路新闢工程預計今年底前完成綜合規劃暨環境影響評估;經國大橋交通改善工程日前已完成細部設計第二次地方說明會,後續將移由國土署北區都市基礎工程分署辦理工程發包;其他交通建設也都如火如荼進行中。

今年行政院已核定通過「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科學園區三期已納入其中,也有14項產業園區用地計畫納入。而台知園區、芎林產業園區及新豐產業園區,縣府早在110年4月30日新竹縣國土計畫就已發佈實施納入產業發展腹地,目前已進行審議階段,因此進度超前。新竹縣「高中就學五項方案」、新(增)建校舍工程、大新竹輕軌捷運路網等規劃,都隸屬此方案中。持續與中央密切聯繫,透過中央與地方合作,帶動竹縣新榮景。

另外,持續辦理推動一鄉鎮一特色公園補助計畫,透過經驗分享、計畫審查及經費補助等方式,協助各鄉鎮市公所建置特色公園,其中今年9月湖口公五特色公園改造案已啟用。其餘尖石鄉北泰雅運動公園暨周邊環境改善工程等公所提報已陸續開工。

今年9月《ETtoday民調雲》所公布資料,新竹縣「拚經濟、重文教、享福利、樂安居」四大施政主軸上,共15項政策獲8成5以上的肯定,其中「交通建設」、「推動綠色運輸」、「聰明營養午餐」等支持度最高、滿意度達近9成,也有近8成縣民認為在竹縣生活很幸福!

最後,楊縣長期許團隊持續與縣民鄉親站在一起,推動各項「以民為本」的縣政建設與服務,落實「老中青幼通通照顧」施政核心理念,包括敬老禮金、敬老福利津貼及學童營養午餐等福利政策,每年都大幅支持,期盼帶給鄉親更好的生活品質及幸福,讓新竹縣成為幸福快樂的宜居城市,並朝「科技首都‧幸福竹縣」願景邁進。感謝議會鞭策,使各項施政更貼近民意並順利推動。

楊文科施政報告細數成果


楊縣長(右)感謝議會鞭策,使各項施政更貼近民意並順利推動。



【宜蘭縣】林姿妙縣長|就職六周年施政亮點



114-01-01內政部重申 林姿妙縣長因犯貪污治罪條例之罪 經一審判處有期徒刑 依法停止其縣長職務 無關政治操作


縣長就職6周年 - 團結一心 宜定好


宜蘭縣政府在今(25)日舉辦林姿妙縣長就職6周年記者會,林縣長向鄉親報告宜蘭6年來的進步成果,在會中感謝全體縣民的支持,也謝謝縣府團隊的共同努力,將民眾的小事視為重要的大事,全力以赴,攜手耕耘宜蘭這片土地。回顧過去6年的施政亮點,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基礎,在社會福祉、經濟繁榮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宜蘭正逐步邁向永續發展的典範城市,推動縣政在各領域穩健發展,讓縣民感受到幸福與安居樂業。

 

婦幼健康是家庭幸福的根基,縣府以多元措施支持父母安心養育子女,包括提高育嬰津貼、提供月嫂安心到宅服務、改善哺乳環境,以及增加托育名額,減輕家庭負擔。教育方面,縣府持續推行讀書免費政策,並專注於提升學校午餐品質、美化校園環境及優化設備,為學童創造安全舒適的學習空間。在體育與休閒領域,宜蘭與羅東運動場的太陽能光電風雨球場已於今年8月正式啟用,同時規劃建設薛長興全齡風雨樂活館、羅東全民運動館及丟丟噹森林公園等3處共融式特色遊戲場,為民眾提供晴雨皆宜的運動與休閒場所。面對高齡化挑戰,縣府全力推行「長青食堂2.0」、「健康磐石大聯盟」及「高齡生活大學3.0」等計畫,並創新推出「健康存錢筒‧愛的零用金」等服務,成效卓著,獲得衛生福利部全國高齡友善城市創新獎及2024天下城市治理卓越首獎的高度肯定。

 

在交通建設方面,致力於拓展並完善聯外及縣內路網,高鐵宜蘭站未來將發展為東部轉運中心,為區域交通注入新動能;鐵路高架化計畫將促進鐵路兩側的都市均衡發展。今年9月,羅東轉運站正式營運,全縣5處轉運站已全面啟用,提升交通便利性與接駁效率。在農漁產業方面,縣府積極推動漁業升級,並帶領農村轉型,藉由競賽和展銷活動擴大農漁產品的市場銷量,塑造具有宜蘭特色的品牌形象。同時,優化在地觀光資源,推動太平山森林鐵路復駛,串聯蘭海鐵道五漁村及冬山河流域等景點,為遊客打造豐富多元的旅遊體驗,進一步提升宜蘭的觀光吸引力。

 

環境永續是縣府施政核心之一,透過智慧規劃與技術創新為導向,推動循環經濟及各項環保措施;積極建設五結防潮閘門、蘇澳溪分洪及溪洲排水等重大工程,顯著提升治水防洪能力,確保水環境安全。為豐富民眾文化素養,加速推動文化場域建設,在中興文創園區舉辦多場大型藝文展覽,結合5G技術,提供嶄新的數位藝術體驗,並推動古蹟修復及老舊建築活化,既承載歷史記憶又能滿足當代需求,成為文化傳承與創新並存的重要基地,為宜蘭注入更多文化魅力與生命力。

 

在今天就職6周年的活動中,林縣長與縣府團隊以象徵合作與收穫的「齊心牽罟」為主題,展現團隊在「交通建設」、「民生福祉」、「環境永續」、「經濟發展」、「社會照護」及「觀光亮點」等施政領域的努力與成果。林縣長表示,一直以來都把每位鄉親視如家人,用心關懷,秉持細膩貼心的理念,確保每項政策決策符合民眾的實際需求,也感謝縣府團隊的同心合作、勇於創新挑戰,才能交出亮眼的施政成績,咱作伙團結一心,宜蘭一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