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嘉義市中央噴水圓環修繕計畫

 

嘉義市中央噴水圓環修繕計畫,市府凝聚共識特提出4大保證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1 10:34:24)  嘉義市中央噴水圓環修繕計畫,為使民眾更了解中央噴水圓環修繕計畫內容,嘉義市政府於昨(31)日假嘉義之心城市願景館舉辦第三次說明會,為確保修繕過程中的透明度及市民權益,市府特別提出4大保證。

建設處說明,目前嘉義市中央噴水圓環面臨6大課題KANO精神雕塑已逾10年;基座外圍傾斜;老舊管線亟待更新;結構老舊、水池漏水;機電設備嚴重老舊以及操作環境高危險。

市府提出修繕4大保證:施工期間架設縮時監控設備,充分掌握圓環現場;修繕全程完整影像紀錄;將編列專家監看費用以及完善落實交通維持計畫,減低交通衝擊。

建設處表示,本計畫以修復為主,維持原樣,並保持安全性,但調研文獻需要大量時間。本案也會藉這一次紀錄提供初步資料,供後續調研等深入研究使用。

建設處長田長沛表示,中央噴水圓環修繕計畫會保留中央噴水圓環KANO永不放棄精神跟圓環的造型,梳理歷史脈絡、以減法設計美學,讓嘉義市城市地標更加彰顯民主聖地的盛名。


0_嘉市府舉行第三場噴水圓環修繕說明會 (1)


0_嘉市府舉行第三場噴水圓環修繕說明會 (2)


0_嘉市府舉行第三場噴水圓環修繕說明會 (3)


0_嘉市府舉行第三場噴水圓環修繕說明會 (4)


0_嘉市府舉行第三場噴水圓環修繕說明會 (5)


一個被遺忘的課題-六都體制再檢討〔鄭力軒〕思想坦克

 

思想坦克 Voicettank        https://voicettank.org/

思想坦克 Voicettank | Facebook


鄭力軒專欄︱一個被遺忘的課題六都體制再檢討 – 思想坦克|Voicettank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雲林縣古坑溝子埧產業園區

   

雲林古坑產業加值園區獲內政部開發許可 張麗善:園區預計5月動土 年產值99億 創造3千個就業機會

發布單位:建設處      雲林縣政府新聞參考資料 114.03.31


雲林縣政府今(31)日宣布,「雲林古坑產業加值園區」正式獲內政部核發開發計畫許可,象徵雲林產業轉型升級邁出重要一步,為地方經濟帶來新的發展契機。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園區預定5月動土,未來每年可創造約99億元,創造3千個就業機會,帶動青年返鄉熱潮,促進雲林邁向農工商科技城。

本園區自113年10月16日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隨後於同年11月25日經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審查通過,並在12月26日即獲經濟部同意核定設置,最終在今日正式獲內政部核發開發計畫許可,完成開發程序的關鍵里程碑。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園區的推動過程面臨諸多挑戰,縣府團隊持續與各方溝通協調,針對廢水處理、空氣品質及生態保育等議題逐一克服,已獲得環評大會一致通過。她強調,園區開發不僅是地方經濟的推動力,也是實現環境與產業共榮的重要示範,更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中的12項核心目標。未來園區將創造三千個就業機會,帶動青年返鄉熱潮,為雲林地方經濟注入新活力!園區也預定在今(114)年5月中正式進行動工典禮,未來將持續為地方經濟注入新動能,成為環境與產業共榮的典範,實現永續發展。

縣府建設處長廖政彥進一步指出,「雲林古坑產業加值園區」位於古坑溝子埧地區,規劃產業用地約四十五公頃,主要目標是打造食品加工及冷鏈物流專區,解決農產品銷售及加工問題,提升雲林農業附加價值。本園區計畫經過內政部審議,確認符合國土計畫相關指導原則並具可行性。園區開發完成後,將有效提升國內農產加工及研發量能,建立快速且安全的新農業產業鏈,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並促進區域均衡發展。

雲林縣政府期望透過「雲林古坑產業加值園區」的設立,帶動地方經濟升級,使雲林成為青年願意返鄉、企業願意投資的幸福家園,共同打造繁榮發展的新未來!




內政部核發「雲林古坑溝子埧產業園區」開發許可 內政部國土署:符合國土計畫指導開發並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雲林古坑溝子埧產業園區」開發計畫在今(31)日已獲得內政部核發開發許可。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表示,雲林縣政府將針對本案基地約71公頃之台糖土地編更為工業區使用,並在符合國土計畫促進土地合理使用的原則下,推動農產業加值園區之建置,未來規劃引進地方特色食品產業、新農業、農林食品機械產業、冷鏈物流與倉儲業等低污染產業進駐,促進傳統農業產業鏈轉型與升級,預計每年可為在地創造約99億產值及引進就業人口約3,000人,提供青年返鄉及創業契機,平衡區域發展。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表示,本案開發基地位於雲林縣古坑鄉縣道154乙及國道3號間,緊鄰雲林縣山線農產業集散地及古坑市區,交通便捷,經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專案小組多次討論,確認整體區位符合全國國土計畫成長管理、部門空間發展及雲林縣國土計畫指認未來發展地區相關指導原則,並對雲林縣整體農業發展有正向助益。

此外,雲林縣政府已依據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建議就土地使用及公共設施配置、保育類動物燕鴴之棲地保育、產業定位、廢污水處理及用水回收等議題完成計畫修正,包括落實營造保育鳥類友善棲地環境、機械設備產業之製成用水回收率達70%等環境影響評估承諾;並重視整體視覺景觀協調性,設置合宜綠帶與滯洪池空間,強調推動國家建設及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的同時,也要符合環境永續目標。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最後表示,雲林縣政府所提出的「雲林古坑溝子埧產業園區」經審議確認符合各級國土計畫相關指導,且具體可行,中央也給予准許開發之實質支持,相信此園區開發完成後,能發揮提升國內農產加工、研發量能等多元效益,建立快速且安全的新農業產業鏈,以達在地傳統農產業轉型升級與平衡區域之願景。


均衡城鄉發展 內政部區委會通過臺南、苗栗及雲林產業園區與農村社區開發計畫 |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

內政部今(19)日召開區域計畫委員會第476次會議,確認「臺南市鹽水區華新麗華產業園區」、「苗栗縣竹南鎮海口農村社區土地重劃」與「雲林古坑溝子埧產業園區」3案開發計畫審議通過。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政務次長董建宏表示,為了落實「均衡臺灣」目標,內政部不僅挹注各縣市公共建設資源,只要地方政府提出具體可行且有助於平衡城鄉發展的計畫,無論現行都市、非都市土地開發,以及進行中的國土計畫功能分區劃設,原則上都會予以支持。

董建宏強調,空間規劃不能只是空有願景,唯有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才能真正促進土地合理使用發展,包括既有合法廠區因應時代發展趨勢變更申請,或是農村社區範圍內土地運用、協助農產業轉型升級等各類變更案件,當地方政府提出具體可行的土地使用規劃,中央都會積極提供支持協助。因此,國土計畫也是承襲相同精神,既能保障土地所有者合法權益,同時兼顧國土保育和產業發展。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指出,「臺南市鹽水區華新麗華產業園區」屬既有合法廠區。華新麗華有限公司為因應臺灣2050淨零排放、生產力4.0發展方案政策及產業鏈調整,在維持原產業類別及不擴大產能前提下,提出擴廠、更新生產設備及增加污染防治設施之申請,經委員會討論後,認定落實循環經濟及提升污染防治有其必要性,且原廠及擴廠所涉及之供水、供電、廢棄物及污水處理設施之配置,均已納入整體規劃,因此予以同意。

「苗栗縣竹南鎮海口農村社區土地重劃」是苗栗縣政府所提出之公辦農村社區土地重劃案件,重劃基地位於竹南鎮海口里,面積為3.14公頃,以既有建築用地為核心,整合農村生活區及周邊零星聚落,以促進農村社區土地合理運用;並可取得包括道路、污水系統等必要之公共用地等,達到改善在地生活環境之目標。本案因涉及農村生活機能提升及風貌保存,委員會聽取縣府代表說明後,認為本案鄰近苗栗縣科技工商產業軸帶且符合苗栗縣空間發展指導與定位,並可提供友善道路系統、綠地、停車、滯洪及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與開發目的相符,經討論確認審議通過。

「雲林古坑溝子埧產業園區」為雲林縣政府推動「從田間到餐桌」之快速且安全的新農業產業鏈所提的申請案,預計將71公頃之台糖土地由農業用地變更為工業區使用,定位為農產業加值園區。基地位於雲林縣古坑鄉縣道154乙及國道3號間,緊鄰雲林縣山線農產業集散地及古坑市區,未來以引進地方特色食品產業、新農業、農林食品機系產業、冷鏈物流與倉儲業等低污染產業進駐,可促進傳統農業產業鏈之轉型與升級,達成區域發展平衡,預計每年可為雲林縣創造約99億產值及引進就業人口約3,000人,提供青年返鄉及創業契機。本案經專案小組多次討論,確認整體區位良好、交通便捷,對於雲林縣整體農業發展有正向助益,委員會審議同意;但仍請縣府依據委員建議就土地使用及公共設施配置、保育類動物燕鴴之棲地保育、產業定位、廢污水處理及用水回收等議題,補充具體說明。



臺北都會區


臺北都會區,又稱大臺北地區臺北都市圈大臺北北北基

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屬於「大臺北首都生活圈」


多核心發展

戰後初期的臺北市區以台北站前商圈西門町一帶為中心,之後逐漸東擴,至1990年代信義計畫區成為首要之中心商業區,並吸引許多移入人口居住。

1990年代後期以來,則有內湖科技園區的興起聚集了大量的工作人潮,而大直重劃區的發展則成為臺北市另一個代表性的商務娛樂核心區域,2010年代起則積極開發位於南港的東區門戶計畫區

另一方面,淡水河西岸的人口大量增加並逐漸凌駕臺北市中心,新北市(原臺北縣)的板橋、中永和、新莊、三重、蘆洲、新店等市鎮的開發也趨於成熟。

由於早期眾多衛星城市環繞臺北市單一核心的結構已不符大都會區的發展需求,故自2000年代以後,在公共運輸捷運路網連通的基礎上,以板橋新板特區為首的淡水河西岸都會核心亦逐漸成型,而其北側的新莊副都心亦於近幾年開始進入具體開發階段,整個臺北都會區呈現明顯的「多核心」發展趨勢。

在臺北都會區外圍規劃的新市鎮,有林口新市鎮淡海新市鎮等兩處。



臺北都會區 - 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

臺北都會區交通






2025年3月27日 星期四

【新北市】114年行動治理座談會

 

新北市長侯友宜


114年行動治理

新北市0327石碇、坪林行動治理 侯友宜 攜手地方合作 創造共榮、共好生活

【新北市訊】114年度新北行動治理座談會來到最後兩區。今(27)日由市長侯友宜率領市府團隊,先後前往石碇區坪林區召開座談。侯友宜表示,有關加壓抽水站、污水系統,以及道路鋪設與停車空間等問題,市府會加緊作業腳步,妥善照顧每一位市民朋友。

侯友宜談到,行動治理座談其實就是回顧、檢視各項市政推動的進度,待未來財劃法通過,不論預算多寡,會將經費運用在基礎建設上,另外在整個生態旅遊的推廣,以及災後復建上,希望中央地方一條心,把事情做到位,讓偏鄉地區發展能夠更好。

石碇行動治理里長提出,永安里塗潭道路,路燈管線下地工程案,因該路段擁有天然落羽松景觀,且為通往千島湖重要幹道之一,希望市府能夠盡快將路燈線地下化。

養工處說明,本案已於三月中旬現勘,除路燈線外,尚有有線電視架空線,後續公所將會同業者共同下地分擔經費。

坪林行動治理里長關心,坪林全區自來水工程進度。水利局表示,將持續爭取中央對偏鄉無自來水地區延管案的重視,惟部分案件因涉及土地同意書取得問題需要克服,在自來水管線建設未完成之前,目前先以鑿井、改善水源源頭來因應用水需求,112年至113年間已完成14案鑿井及4案地面水之簡易自來水工程。

民政局表示,自108年行動治理以來,石碇區提案共計86案,已解列78案,完成率達91%;坪林區提案共計27案,已解列24案,完成率達88%,市府團隊仍會持續秉持積極態度,解決市民的大小問題。


新北市0325行動治理前進新店 力拼環境、建設再進化

新北市0324三重行動治理 侯友宜 加速各項計畫建設 打造城市新典範

新北市0319貢寮、雙溪行動治理 侯友宜:顧長輩、拚經濟,打造偏鄉宜居環境

新北市0318中和行動治理 侯友宜:強化城市建設 打造完善居住空間


新北市0314行動治理到烏來 侯友宜:與地方攜手合作 讓觀光產業再升級

新北市0313行動治理到蘆洲 侯友宜:強化捷運路網系統 打造便利生活城市

新北市0312平溪、瑞芳行動治理 侯友宜:讓長輩在地安養及終老、優化旅遊環境

新北市0310行動治理前進北海岸 侯友宜:打造友善觀光旅遊 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新北市0306新莊行動治理 侯友宜:加速市政建設 打造完善大學城

新北市0304汐止行動治理座談 侯友宜:強化軌道建設 永續地方繁榮發展


新北市0227行動治理到深坑 侯友宜 : 強化軌道與觀光建設 升級深坑發展

新北市0227新北行動治理至永和 侯友宜:永和寸土寸金 努力打造完善機能

新北市0225泰山、林口行動治理座談 侯友宜:推動都市重劃 強化城市發展

新北市0220三鶯行動治理座談 侯友宜:打造文創廊道 推動區域發展

新北市0218萬金行動治理座談 侯友宜:允預算提升 強化地方基礎建設


新北市0214五股行動治理座談會 侯友宜強調加速做好基礎建設

新北市0214行動治理到八里 侯友宜宣布八里國中遷移至台北港文中一用地

新北市0210行動治理到土城 侯友宜喊話 加緊建設腳步 持續全力打拼

新北市0210樹林行動治理座談 侯友宜宣示 加速基礎建設 打造共榮生活圈

新北市0206行動治理到淡水 侯友宜宣布淡水國中設新市鎮校區


新北市0203114年行動治理板橋起跑 侯友宜宣示基礎建設加倍

【新北市訊】今(3)日為新年連假後首天上班日,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即率領市府團隊至板橋區辦理行動治理座談會。侯友宜表示,今天是立春、也是新年連假後第一天開工,新的一年將秉持「基礎建設加倍、大型建設加快、社會福利加碼」的原則,為市民打造安居樂業的環境。

侯友宜表示,統籌分配稅對新北市的各項建設非常重要,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通過後,新北市一年預計可再增加374億的預算,對此市府絕對秉持「基礎建設加倍、大型建設加快、社會福利加碼」的原則,為地方、市民拚建設,也歡迎公所大膽規劃建設、提出建設,市府也會大膽核定。

會中聚焦於新北市立殯儀館所致的周邊問題,侯友宜表示「放著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新北市立殯儀館已經存在40年,沒有辦法也要找出辦法,必須優先解決民眾在意的噪音、交通、空汙等急迫問題,但過程中我們會再做更細緻的討論,也希望大家能夠理性、互相包容。

民政局則表示,《新北市殯葬管理自治條例》現於議會審議程序,將就送葬隊伍之噪音及周邊問題做有效管制;回饋金部分《新北市殯儀館火化場及骨灰骨骸存放設施回饋地方自治條例》修正案亦在議會審議中,則依人口戶數、距離遠近與殯葬車隊路線影響程度等進行調整。

此外,目前也將再新增多功能室,以隔音設施降低對周邊的影響;亦已提出市立殯儀館優化規劃,包括透過增加禮廳、停車位以因應量能,及綠美化、交通動線重新規劃,優化周邊環境。

另針對里長建議江翠北重劃區內文中小預定地部分區域活化為寵物公園或停車場等用途,對此教育局表示,本塊學校用地未來仍有潛在設校需求,在設校前會進行部分區域活化,並委請區公所管理,近日教育局將召集相關局處,進行活化用途之細部討論。

市府也藉行動治理向地方說明各項建設之進度。板橋醫療園區現已進入公告招商程序,預計規劃為地上14層、地下4層之大型區域級教學醫院,設置499床病床,擴大板橋區及鄰近區域醫療照護量能。

板橋第二國民運動中心已於113年3月開工,設施包括羽球場、籃球場、游泳池、體適能中心、多功能教室、桌撞球場等及特色項目「室內自由車練習室」,提供多元的運動場地,預計115下半年完工。

板橋第二運動場體育場BOT案則刻正招商中,希冀提供運動一條龍服務,包含主場館、副場館、小型運動空間、零售業、餐飲業及運動發展條例所訂相關設施,建構複合式運動生活園區。

此外市府也持續推動各項基礎建設,滿足民生需求。溪北公園、忠孝公園地下停車場預計於114年9月啟用,信義國小地下停車場則於115年10月啟用,總計將增加744個汽車位、82個機車位。

另板橋國中新月旗艦型非營利幼兒園已於去年動土,預計在114學年度開園;板橋浮洲旗艦型非營利幼兒園則辦理工程施作中,預計115學年度開園,兩所共投入近10.9億元,未來可收托近800名學童。

民政局長林耀長表示,自108年市長行動治理座談會以來,板橋區里長反映案件共565件,至今已解除列管539件,執行率達95.3%,市府以實際行動傾聽基層的意見,解決市民的大小問題。




新北市 29 區

【永和區】 【五股區】 【石門區】 【淡水區】 【烏來區】

【金山區】 【萬里區】 【土城區】 【貢寮區】 【雙溪區】 【平溪區】

【瑞芳區】 【汐止區】 【蘆洲區】 【三峽區】 【八里區】 三芝區】

樹林區】 林口 泰山區】 坪林 石碇 深坑

新莊 三重  【中和區】 鶯歌區】 板橋區】



高雄市議會第4屆第5次定期大會 市長施政報告




陳其邁赴議會進行施政報告 致力產業轉型持續推動智慧科技發展 全力為市民打拚

【高雄訊】高雄市長陳其邁今(27)日率領市府團隊至議會進行第4屆第5次定期大會市長施政報告,分享高雄在2024年的亮眼表現、以及當前全球關注的AI議題,隨後以「淨零X科技高雄」、「宜居高雄」、「幸福高雄」和「魅力高雄」四大主軸,逐一說明市府施政方針及成果,盼未來府會持續攜手合作,共同打造高雄成為公平共好城市,讓城市轉型邁向國際。陳其邁也感性提及,任期剩約1年9個月,對他來講就是做好做滿,與議會一起努力為市民打拚,做市長的責任就是依據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國內產業發展清晰訂定城市發展目標,攜手讓城市發展繼續往前。

有關高雄市2024年獲獎成果方面,陳其邁指出,2024年高雄共獲國內外302個獎項。國內獲獎282項,分別是2024年「遠見五星市長縣市競爭力全台第三、六都第二」創下雙捷報、2024年「財訊智慧城市」5大面向皆位居領先群,是六都唯一大滿貫;2024年「今周刊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摘下6獎項,是全台之冠、2024年「天下永續幸福城市大調查」連續2年蟬聯冠軍。

針對高雄AI產業發展方面,陳其邁表示,今年3月赴美參與NVIDIA GTC大會及展覽,並與NVIDIA全球AI計畫副總裁會面,討論智慧大高雄主權AI計畫;全國首創城市級主權AI平台,2024年12月啟動,聯手NVIDIA、中華電信等支援高階算力與模型軟體技術,結合市府局處、中鋼、台電、港務公司等國公民營企業參與;平台串連產官學研,為企業營運監管、城市交通、醫療、農業、防災等提供精準建議,提升城市治理效率與城市韌性。

有關高雄市產業轉型推動智慧科技發展,楠梓產業園區為半導體S廊帶關鍵,台積電進駐帶動產業鏈發展。P1、P2、P3廠陸續建置,預計創造3.6萬個就業機會,並完善用水、用電、教育與交通基礎建設。橋頭科學園區則預計創造1,800億元產值與1.1萬個就業機會,25家廠商核准進駐,基礎設施建設如台39線、公配水池、污水處理廠等將陸續完工,打造高效產業環境。

另外,仁武產業園區聚焦航太精密機械,陳其邁說明,目前有25家廠商建廠,預計創造242億元產值與6,300個就業機會,第一期工程今年完工,第二期年底前開工,並推動航太科技產業群聚。北高雄產業園區則主攻傳產,面積42.87公頃,預計引進42家廠商,已簽約26家,產值估達128億元,2,420個就業機會。交通建設如台39線與國道1號聯絡道東延段持續規劃,為產業發展提供良好基礎。

為迎接AI 2.0,打造企業旗艦中心聚落,陳其邁表示,高雄擁有平台營運、系統服務、創新應用完整AI產業生態系;鴻海與輝達合建算力中心、AMD 高雄辦公室今年3月25日揭幕;2024年亞灣計畫已吸引331家國內外企業進駐,創造近270億元投資及逾575億元產值;亞灣2.0 智慧科技創新園區,捷運黃線Y15站聯開案,鴻海投資159億元打造南臺灣旗艦總部。

為順應高雄未來產業的發展並培育在地人才,高雄成立全台首座國家重點領域校際研教園區,113-118年總經費132億元,陽明交大114年將在高雄設置學士後學位學程及招收半導體、AI碩博士學位班,清大113年已在高雄開設碩士學分班,114年起招收半導體、永續碩博士學位班;中山大學醫學院進駐國際商工舊址,促進南方生物醫學科技發展,113年5月與中山大學簽訂MOU,114年編列1.35億元拆除舊建物,預定今年底拆除完成。

針對淨零產業鏈,高雄2025年淨零預算285億元,較去年增64億元,推動五大淨零行動,包含國際趨勢、綠色金融、多元綠能、循環經濟與新興淨零科技,落實2050淨零目標。於法制面制定全國首部淨零自治條例,並推動碳預算;治理面強化碳盤查與減量方案;技術面發展鋼化聯產、CCUS(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等減碳技術;經濟面建構碳交易平台、發行綠色債券;人才培育方面創設「淨零學院」,已培訓4,500人次,發證1,600張。

在宜居高雄方面,高雄整體失業率自2020年持續下降,從3.9%下降至2024年3.3%,為全國最低,更創下縣市合併後新低。另依OECD標準,高雄2024全年15-24歲失業率為8.5%、2024下半年25-29歲失業率為5.4%,均為六都最低。

營利事業銷售額方面,2024年營利事業銷售額6.05兆,較2020年4.52兆增加1.5兆,成長34%,連4年突破5.5兆。娛樂稅2024年達2.6億元,前五年(2019-2023年)平均為 1.8億元/年;2024上半年住宿餐飲百貨銷售額907億為歷史新高,與2020年同期相較,漲幅超過67%,為六都第一;2024年高雄百貨銷售額809.4億,營業額全國第二。

高雄市促參績效亦是全國第一,2024年已招商17案,預計民投金額1,021億元;2024年已簽約10案,民投金額493億元是全國第一,包含左營高鐵科技之心公辦都更案、捷運橘線O13站聯合開發案、捷運黃線Y10站聯合開發案、岡山行政中心公辦都更案、左營區機20公辦都更案;2025年1-4月簽約7案,民投金額528億元,包含捷運橘線O10站聯合開發案、捷運黃線Y15站聯合開發案、前鎮區亞灣智慧公宅都更案。陳其邁強調,高市府堅守財政紀律,並以財政永續為目標,至2024年底,累計減債201億元,2021-2024年連續4年達成0舉借;自有財源估決逾1,100 億元再創新高。

高市府妥善運用囤房稅,實踐居住正義,包含折減社宅租金:關懷戶租金由市價6折降為5折、一般戶租金由市價8折降為7.5折。加碼租金補貼:針對300億擴大租金補貼核定戶與本市增額租金補貼核定戶,育有12歲以下兒童之家庭加碼租金補貼,1名補助4,000元,2名補助8,000元,3名以上給予12,000元。購屋貸款利息補貼:市府搭配高銀,提供設籍本市首購族優惠房貸,市府補貼房貸利息0.25%,為期3年。目前本市租金補貼已核定9萬多戶,並持續開辦中。

有關大林蒲遷村進度,高市府計畫經費由589億加碼至800億,完成63場遷村意願調查,已有80%以上所有權人同意遷村。全方位照顧鄉親權益,爭取經濟部同意每戶新增加速搬遷及重建獎勵金,每房最高60萬元。因應遷村推動的新材料循環園區計畫已加速進行,二階段環評已完成說明會,經濟部2025年3月已將環評範疇界定函送環境部審議。

針對高雄車站特區新都心的發展,陳其邁指出,車站周邊啟動招商開發,推動都心轉型,包括車專四、五及部分商四都更預計4月招商,總投資逾60億元。同時,捷運與輕軌建設加速推進,環狀輕軌2024年共有1,258萬人次搭乘,運量千萬人次提前達標,岡山路竹、小港林園、黃線、紫線等多條捷運線同步推進,左營-橋頭鐵路立體化計畫可行性研究預計今年底完成。

為強化聯外道路與交通建設,洲際貨櫃車專用道將於年中完工,新台17線北段已通車,南段2026年8月完工。國道10號、美濃至六龜段、台86線延伸、國道7號及高屏第二快速道路皆陸續動工。此外,道路與橋梁改善編列25.32億元,翠華路拓寬工程,西段2024年8月通車,全段今年6月通車;九如橋新建工程預計2026年6月完成。

登革熱防治部分,全市登革熱防疫跨局處及區里動員整頓髒亂點,截至今年3月15日,社區動員計103,174人次、入境旅客及市民主動通報獎勵;陳其邁提醒,登革熱威脅仍在,不要掉以輕心,截至今年3月15日,高雄市本土0例(境外2例),本市2024-2025年疫情皆低於新加坡。

為落實長照政策,本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目標是2026年底設置655處,截至2025年3月15日已設555處,年度目標達成率84.73%。C級巷弄長照站目標是2026年底設置587處,截至2025年3月15日已完成設置563處,年度目標達成98.4%。1學區1日照中心目標是2026年完成91學區,已全數規劃完成,今年3月15日已設置76學區138家,年度目標達成率91.6%。

2024年農漁產國際通路訂單5.1億元;高雄鳳梨2024年銷日共4,445公噸,與2023年相較成長55%,創下新高。「高雄首選」品牌進軍國際,日本、星馬拓銷123場次;「高雄海味」積極參展及辦理海外通路活動,夏祭新鮮市逾7.9萬人次參與;前鎮漁港工程總經費81.37億元,經濟預估每年有305億元產值。

日本人氣IP「吉伊卡哇」首度降臨高雄冬日遊樂園,外縣市遊客4成以上,住宿率破8成,參觀人次逾600萬,觀光產值逾100億,且2025年六都燈會網路聲量第一,IP造型小提燈大轟動、創連續兩年海上動態展演世界紀錄;高雄已是國際行銷活動首選,與Netflix合作宣傳《魷魚遊戲》第二季,同步國際,吸引40萬人參與。

高雄演唱會經濟大爆發,2024年演唱會逾157場次,創造171萬人次,57億元觀光產值;2024大港開唱,指標性大型戶外音樂祭,集結國內外人氣明星,吸引約30萬人次入場。

高雄持續深化國際交流,更於今年3月赴美拜訪聖荷西市政府,交流城市科技治理經驗;2024年9月迄今來訪高雄國家共44國、來訪71團、來訪人數794人;高雄有41個姊妹市及友好夥伴城市;舉辦法國生活節在高雄,首度與法國在台協會、台灣法國人協會合辦,共11萬人次參與;2025日光海島生活節,2025年2月與菲美日泰4國駐台機構合辦,14萬人次參與。


第 4 屆第 5 次定期大會 市長施政報告      114.03.27

議長、副議長、各位議員女士先生、各位市民朋友,大家好:

今日貴會召開第 4 屆第 5 次定期大會,本人與執政團隊很榮幸能夠應邀前來進行施政報告,向各位議員報告上任以來的施政成績單。首先向大會報告高雄在 113 年獲獎無數的好消息、以及關於全球最炙手可熱的 AI 議題,最後則以四大願景施政主軸:「淨零 X 科技高雄」、「宜居高雄」、「幸福高雄」和「魅力高雄」,向貴會及市民朋友報告。

榮耀時刻

2024 年高雄共獲國內外 302 個獎項。國內獲獎 282 項,分別是113 年「遠見五星市長 縣市競爭力全台第三、六都第二」創下雙捷報、113 年「財訊智慧城市」5 大面向皆位居領先群,是六都唯一大滿貫;113 年「今周刊永續城市 SDGs 大調查」摘下 6 獎項,是全台之冠、113 年「天下永續幸福城市大調查」連續 2 年蟬聯冠軍;而國外獲獎 20 項:113 年冬日遊樂園獲美、英、法「 Design Awards」金獎與白金獎、國際鋼雕藝術節及 TTXC 大港橋光雕展獲「London Design Awards」金獎與白金獎。諸多榮耀與市民共享這份喜悅! 

智慧高雄燈塔計畫

今年 3 月赴美參與 GTC 大會及展覽,並與 NVIDIA 全球 AI 計畫副總裁會面,討論智慧大高雄主權 AI 計畫;全國首創城市級主權 AI 平台,113 年 12 月啟動,聯手 NVIDIA、中華電信等支援高階算力與模型軟體技術,結合市府局處、中鋼、台電、港務公司等國公民營企業參與;平台串連產官學研,為企業營運監管、城市交通、醫療、農業、防災等提供精準建議,提升城市治理效率與城市韌性。

《淨零X 科技高雄》

完整產業聚落-楠梓產業園區

產業轉型即是促成高雄轉骨蛻變的良方,我執政的首要目標就是以智慧科技帶動產業轉型,其中在楠梓產業園區,台積電的進駐是半導體S 廊帶的關鍵拼圖,台積電今年商轉量產,P1 廠 113 年 11 月底啟動裝機作業,建廠進度超前半年,P2 廠工程進行中,預計明年營運;P3 廠 113 年 10 月開工,預計 115 年完工;P4、P5 廠環評通過; P1、P2、P3 廠預計創造逾 3.6 萬個直接及上下游間接就業機會。在對台積電的行政協助上,用水方面新增橋頭及楠梓再生水廠,每日供應 11 萬噸再生水;用電方面電廠可發電 500 億度,扣除自用仍有 185億度餘裕;教育資源上新設藍田國小、高科實中等校,114 至 117 學年度預計增加 129 班 3,791 名額;同時提升產業園區交通便利性,新增楠梓交流道匝道及聯絡道,政院已審核通過,預計 117 年底完工;新台 17 線南段一期預計 115 年 8 月通車;翠華路拓寬,西段 113 年8 月通車,全段預計今年 6 月完工。

完整產業聚落-橋頭科學園區

橋頭科學園區預估創造 1,800 億元年產值及 1 萬 1,000 個就業機會,園區預計今年 12 月完成公共工程,已核准進駐 25 家廠商,近期動土廠商有:鴻華先進、智崴、鈦昇、新特、凱舟等。交通方面:台 39 線優先段已於今年 2 月動土,預計 116 年 6 月完工;園區內工程包含園區北側重要幹道,預計今年上半年完工;第一座配水池工程已於 113 年 12 月完工;污水處理廠一期新建工程,預計 115 年 3 月底完工;數位創新複合樓群統包工程,預計 115 年 7 月完工。

完整產業聚落-仁武產業園區

仁武產業園區預估創造 242 億元年產值及 6,300 個就業機會,廠商申租登記率達 461%,目前 25 家廠商同步建廠;第一期工程統包案預計今年第 2 季完工,第二期工程委託開發預計今年底前開工;打造航太精密機械加工群聚、推動航太科技產業發展,天正國際新廠 113 年第 3 季營運;駐龍精密、科力航太、成新科技 112 年啟動建廠,成新科技 113 年第 4 季取得使用執照;元山科技預計今年第 2 季完成建廠;鋐昇實業 113 年 7 月動土建廠。

完整產業聚落-北高雄產業園區

北高雄產業園區預估創造 128 億元年產值及 2,420 個就業機會,為傳產設廠首選,預計 116 年 6 月完成園區公共設施;交通方面:台39 線(台 19 甲~大莊路),目前綜合規劃暨環評中,預計 120 年完工通車,屆時可串聯岡山第二交流道;另國道 1 號高科聯絡道東延段,可行性研究中,預計今年底完成研究。園區面積 42.87 公頃,產業用地 25.82 公頃,預計引進 42 家廠商,目前已有 26 家廠商簽約進駐。

亞灣 2.0

高雄準備好迎接 AI 2.0,打造企業旗艦中心聚落。我們擁有平台營運、系統服務、創新應用完整 AI 產業生態系;鴻海與輝達合建算力中心、AMD 高雄辦公室今年 3 月 25 日揭幕;113 年亞灣計畫已吸引331 家國內外企業進駐,創造近270 億元投資及逾575 億元產值;亞灣 2.0 智慧科技創新園區,捷運黃線 Y15 站聯開案,鴻海投資 159億元打造南臺灣旗艦總部。

金融創新強強聯手 平衡南北金融發展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金管會預計今年 4 月開放銀行申請,7 月業務開辦;高雄金融科技創新園區今年 1 月 15 日開幕,打造全台最完整的綠色金融科技創新場域,目前已有 19 家銀行業者有進駐意願。

攜手頂尖大學 培育在地人才

為培育在地人才,成立全台首座國家重點領域校際研教園區,113-118 年總經費 132 億元,陽明交大 114 年將在高雄設置學士後學位學程及招收半導體、AI 碩博士學位班,清大 113 年已在高雄開設碩士學分班,114 年起招收半導體、永續碩博士學位班;中山大學醫學院進駐國際商工舊址,促進南方生物醫學科技發展,113 年 5 月與中山大學簽訂 MOU,114 年編列 1.35 億元拆除舊建物,預定今年底拆除完成。

高雄市溫室氣體逐年減排

2023 年高雄溫室氣體排放結構以工業排碳為主,占 81%;2023 年碳排量 4,952 萬公噸是歷年最低,較 2005 年碳排量 6,614 萬公噸,減碳量 1,662 萬噸,減量  25.1%。未來高雄將配合國際淨零碳排趨勢持續努力。

高雄淨零產業鏈

配合全球淨零碳排趨勢,高雄 114 年淨零預算編列 285 億元,較去年增加近 64 億元,並配合南方淨零倡議行動論壇宣示五大淨零關鍵行動:「國際趨勢、綠色金融、多元綠能、循環經濟與新興淨零科技」,落實 2050 淨零目標:在法制面高雄通過全國第一部地方淨零自治條例-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並領先全國提出第一期碳預算
(2025-2026),拚 2 年減碳 383 萬噸;在治理面完善碳盤查及查驗量能,列管 108 家應申報排放源盤查,輔導第三批溫室氣體排放源,制定第三期減量執行方案;在技術面,市府積極協助產業開發減碳、負碳技術,包含鋼鐵業鋼化聯產技術、石化業 CCUS 等都在高雄落地示範。目前更將協助企業訂定自主減量計畫,取得碳費優惠費率,落實產業轉型;在經濟面透過碳權交易所的商轉平台、碳平台進行碳交易,並發行綠色債券、碳權計畫輔導,提升綠色採購;在人才培育上,高雄率全國之先首創實體「淨零學院」,和國際專業機構 BSI、TUV、DNV、 AFNOR、BV 合作培育產、官、學淨零人才,成立至今已有 37 位首長取得證書,累計培訓超過 4,500 人次,頒發 1,600 張證書。

《宜居高雄》

高雄失業率六都最低

自我 109 年上任後,整體失業率持續下降,從 3.9%下降至 113 3.3%,為全國最低,更創下縣市合併後新低。另依 OECD 標準,高雄 113 全年15-24 歲失業率為8.5%、113 下半年25-29 歲失業率為5.4 %,均為六都最低。

營利事業銷售額突破 6 兆元 創歷史新高

113 年營利事業銷售額 6.05 兆,較 109 年 4.52 兆增加 1.5 兆,成長 34%,連 4 年突破 5.5 兆。娛樂稅 113 年成長為 2.6 億元,前五年(108-112 年)平均為 1.8 億元/年;113 上半年住宿餐飲百貨銷售額 907 億為歷史新高,與 109 年同期相較,漲幅超過 67%,為六都第一;113 年高雄百貨銷售額 809.4 億,營業額全國第二。

促參績效 全國第一

113 年已招商 17 案,預計民投金額 1,021 億元;113 年已簽約10 案,民投金額 493 億元是全國第一,包含左營高鐵科技之心公辦都更案、捷運橘線 O13 站聯合開發案、捷運黃線 Y10 站聯合開發案、岡山行政中心公辦都更案、左營區機 20(單元 2)公辦都更案;114 年 1-4 月簽約 7 案,民投金額 528 億元,包含捷運橘線 O10 站聯合開發案、捷運黃線 Y15 站聯合開發案、前鎮區亞灣智慧公宅都更案。

堅守紀律 財政永續

我上任後至 113 年底,累計減債 201 億元,110-113 年連續 4 年達成 0 舉借;自有財源估決逾 1,100 億元再創新高。推動居住正義市府致力興建社會住宅,現行目標是 2.2 萬戶,目前已規劃 29,330 戶(已發包決標 22,667 戶),興建+決標數為全國最高,並成立本市住都中心,113 年 9 月啟動招募,預定今年 7 月營運;社宅施工進度截至今年 3 月 15 日,岡山 37.46%、大寮 49.89%、前鎮亞灣 23.8%。

運用囤房稅 實踐居住正義

妥善運用囤房稅,實踐居住正義,包含折減社宅租金:關懷戶租金由市價 6 折降為 5 折、一般戶租金由市價 8 折降為 7.5 折。加碼租金補貼:針對 300 億擴大租金補貼核定戶與本市增額租金補貼核定戶,育有 12 歲以下兒童之家庭加碼租金補貼,1 名補助 4,000 元,2 名補 助 8,000 元,3 名以上給予 12,000 元。購屋貸款利息補貼:市府搭配高銀,提供設籍本市首購族優惠房貸,市府補貼房貸利息 0.25%,為期 3 年。目前本市租金補貼已核定 9 萬多戶,並持續開辦中。

大林蒲遷村 全力衝刺

市府相當重視大林蒲遷村案,計畫經費由 589 億加碼至 800 億,完成 63 場遷村意願調查,已有 80%以上所有權人同意遷村。全方位照顧鄉親權益,爭取經濟部同意每戶新增加速搬遷及重建獎勵金,每房最高 60 萬元。因應遷村推動的新材料循環園區計畫已加速進行,二階段環評已完成說明會,經濟部 114 年 3 月已將環評範籌界定函送環境部審議。

高雄車站 特區新都心

車站周邊啟動招商開發,都心轉型。車專四、五及部分商四都更:預計 4 月啟動招商,估計民投金額逾 60 億;高雄客運都更:已完成事業及權利變換計畫核定;三塊厝車站:配合高雄港站容積調配案增加的容積,規劃為商業零售、居住;民族車站:71 期重劃區、站東都更、Y10 聯合開發定位為商業服務、居住,已招商成功將請領建照。

捷運多線齊發 輕軌運量千萬人次

捷運延伸、輕軌成圓是我上任以來的重大政策之一,環狀輕軌已於 113 年 1 月 1 日成圓營運,113 年共有 1,258 萬人次搭乘,運量千萬人次提前達標;岡山路竹延伸線新增 8 座車站,1 階於 113 年 6 月 30 日通車營運,2A 階段預計 116 年完工通車,2B 階段預計 118 年完工通車;小港林園線第一階統包標 113 年 2 月開工,第二階設計標 113 年 5 月開工、機電標 112 年 9 月開工,預計 123 年完工通車;黃線第一階統包標 113 年 2-9 月開工,第二階設計標 113 年 11 月開工、機電標 112 年 4 月開工,預計 121 年局部通車、123 年全線完工通車;紫線 113 年 9 月可行性研究提送交通部審查;左營-橋頭鐵路立體化 (含新增通勤車站 2 站) 可行性研究預計今年底完成。

公路國道 健全路網

為強化聯外道路暢行,洲際貨櫃車專用道預計今年中完工;新台 17 線北段已通車,刻正辦理南段(德民路-南門圓環),南段一期 115 年 8 月通車;國道 10 號里港交流道延伸至新威大橋,第一階段(美濃至里港段)112 年 12 月開工,第二階段(美濃至六龜段)113 年 11 月開工,全段預計 119 年完工;台 86 線快速公路延伸至內門,刻正辦理綜規與環評,預計 122 年完工;國道 7 號刻正辦理設計作業,預計 115 年動工,119 年完工;高屏第二快速道路刻正辦理綜合規劃,預計 122 年完工。

道路橋梁開闢拓寬

114 年道路橋梁改善編列 25.32 億元;翠華路拓寬工程,西段 113 年 8 月通車,全段今年 6 月通車;九如橋新建工程預計 115 年 6 月完成。

空氣品質良率突破 9 成

本市空氣品質良率 113 年首度突破 9 成;PM2.5 手動監測值 15.6 μ g/m³逐年下降;推動指標污染物行業別減量、AI 科技查核、劃設工業區空品維護區、擴大柴油車管制,有效改善空氣品質。

防治登革熱

全市登革熱防疫跨局處及區里動員整頓髒亂點,截至今年 3 月 15 日,社區動員計 103,174 人次、入境旅客及市民主動通報獎勵;登革熱威脅仍在,不要掉以輕心,截至今年 3 月 15 日,高雄市本土 0 例(境外 2 例),本市 2024-2025 年疫情皆低於新加坡。

打擊犯罪

本市 113 年槍擊案發生 4 件全數偵破,六都發生數次低,與 109年相較,減少 9 件,下降 69.23%;113 年暴力犯罪發生 28 件全數偵破,六都發生數次低,與 109 年相較減少 48 件、下降 63.15%;113 年重大刑案發生 28 件全數偵破,六都發生數次低,與 109 年同期相較減少 51 件、下降 64.55%。

降低用路風險

本市 113 年 A1 類交通事故死亡人數 149 人,六都第三低,與 109年相較減少 51 人、下降 25.5 %。

強化職安 降低職災

本市 113 年職災死亡 34 人,六都第三,與 109 年同期相較減少 15 人,降幅 31%。

提升救災能量

本市消防預算從 109 年 23.08 億元,增加至 114 年 34.73 億元,增編 11.65 億元,增幅逾 50%。在人力方面,112-114 年增加 139 人消防預算人力、115 年再增加 55 人,補足預算人力至 1,805 人。關於住警器,109 至 113 年增編 9,558 萬元補助住警器,並修訂透天厝、公寓未設置住警器罰則,自今年 9 月 1 日起實施。本市消防車逾齡比六都第二低,114 年消防車預計汰購逾齡車輛 27 輛,消防車逾齡比從 108 年 25%降至 4%以下。爭取中央補助「提升高科技廠房救災量能中程計畫」,強化消防車輛、科技裝備及救災器材預算7.24 億元核定;強化科技救災,目前已有 13 台消防機器人及 52 台無人機協助救災,今年預計再增加 13 台機器人及 5 台無人機;新設後勁分隊暨特搜分隊,今年 1 月已成立特搜大隊,後勁分隊將於今年 10 月完工進駐。

強化防洪治水共投入 50 億

滯洪池於 111-113 年投入約 6 億元,全市有 25 座滯洪池,總滯洪量達 498 萬噸,114-115 年預計再增加 6 座滯洪池,滯洪量增加約 94 萬噸;清淤量方面,113 年排水清淤長度 381.76 公里,清淤量 56.86 萬立方公尺,與 109 年相較增加長度 88.74 公里、清淤量 37.73 萬立方公尺;為改善易淹水區域,112-114 年投入約 44 億元。

《幸福高雄》完善托育教保

本市公共托育目標是 115 年底設置 30 區 85 處公托/家園;114年 3 月已設置 30 區 63 處,準公共幼兒園 112 學年為 259 園,113 學年達 272 園,為全國最高;平價教保服務方面:112 學年度及 113 學年度均達 100 %。

落實長照政策

本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目標是 115 年底設置 655 處,截至 114 年3 月 15 日已設 555 處,年度目標達成率 84.73%。C 級巷弄長照站目標是 115 年底設置 587 處,截至 114 年 3 月 15 日已完成設置 563 處,年度目標達成 98.4%。1 學區 1 日照中心目標是 115 年完成 91 學區,已全數規劃完成,今年 3 月 15 日已設置 76 學區 138 家,年度目標達成率 91.6%。

通學步道

校園通學道 112-113 年改善 165 校,其中國土署補助 84 校,總經費 8.6 億元,今年持續爭取國土署補助,總經費 2.2 億元,持續改善通學步行環境與通行標誌、學生上下學更安全。

校校有雙語

為達成「天天學雙語・交流零距離」的目標,全市學校雙語教育資源普及率達 100%;雙語預算由 109 年 6,129 萬元,增加至 114 年 4.79 億元,增加 6.82 倍;在地雙語師資數由 109 年 5 位,增加至 114 年 829 位,成長 165 倍;外師人數由 109 年 47 位,增加至 114 年 212 位,增加 3.5 倍;同時市府編列雙語社團經費 5 千萬元,社團數增加2.2 倍,雙語社團穩定維持在 1,100 個以上。

運動中心 0 到 15

為持續優化運動環境,提升本市運動人口,投入總經費 34.06 億元設置 15 座運動中心,目前營運中的有鳳山、苓雅、大寮、左營、美濃、前鎮、鹽埕、前金等 8 座,興建中的有路竹、小港、鼓山、三民、楠仔坑等 5 座,岡山準備營運中、旗山規劃設計中。

持續推動特色公園

台鐵高雄機廠親子遊樂園區已於 2 月啟動石棉瓦屋頂拆除,預計115 年第一季完工;上任後特色公園完工啟用 62 座,規劃中 5 座、興建中 4 座;上任後設置寵物活動區 11 處,已完工 10 處、興建中 1 處。

開拓國際競爭力 力挺農漁民

本市 113 年農漁產國際通路訂單 5.1 億元;高雄鳳梨 113 年銷日共 4,445 公噸,與 112 年相較成長 55%,創下新高。「高雄首選」品牌進軍國際,日本、星馬拓銷 123 場次;「高雄海味」積極參展(新加坡、波士頓等)及辦理海外通路活動(加拿大高雄海味展),夏祭新鮮市逾 7.9 萬人次參與;前鎮漁港工程總經費 81.37 億元,經濟產值預估 305 億元/年。

多元文化 深植高雄

本府持續推動多元文化深根,在推動原鄉文化與建設面,原民區建設經費總計 18.15 億元,114 年中央補助再增加;113 年補助三原民區約 200 台農運車;執行族語保母計畫,有 90 名全族語保母,托育118 名幼兒,為六都第一;國立原住民族博物館總經費70.49 億元,

第 1 期經費 58.59 億元,預計 114 年動工,120 年完工,121 年開幕營運。在新住民族群方面,本府致力打造完整新住民服務網絡,目前已設置 1 處新住民會館、5 處家庭服務中心、28 處社區服務據點以及 120 處關懷小站,新住民會館北分館也在籌備中。在傳承客家文化方面,客家意象盤花公園總經費 8,646 萬元,113 年 6 月開工,預計今年 10 月完工;客語能力認證合格獎勵金提高為 700 元至 5,000 元;本市客家兒童合唱團 113 年赴日交流。

《魅力高雄》

2025 高雄 驚豔全球

日本人氣 IP「吉伊卡哇(Chiikawa)」首度降臨高雄冬日遊樂園,外縣市遊客 4 成以上,住宿率破 8 成,參觀人次逾 600 萬,觀光產值逾 100 億,且 2025 年六都燈會網路聲量第一,IP 造型小提燈大轟動、創連續兩年海上動態展演世界紀錄;高雄已是國際首選,與Netflix合作宣傳《魷魚遊戲》第二季,同步國際;「 1.2.3.高雄人」吸引 40 萬人參與。

演唱會經濟

高雄演唱會經濟大爆發,113 年演唱會逾 157 場次,創造 171 萬人次,57 億元觀光產值;2024 大港開唱,指標性大型戶外音樂祭,集結國內外人氣明星,吸引約 30 萬人次入場;113 年有Ed Sheeran(紅髮艾德) 、Bruno Mars(火星人) 、ONE OK ROCK、Energy、 Stray Kids 、 Take That 接招合唱團、Lisa 見面會等國內外藝人及天團;114 年有圭賢、Maroon 5(魔力紅)、RAIN、CNBLUE、Kylie Minogue(凱莉·米洛)、倖田來未、張學友、廣末涼子、江蕙、告五人等堅強卡司陸續公佈。

好吃好玩 盡在高雄

高雄 113 年觀光人次 6,923 萬,較 108 年 3,300 萬,成長 109.7%,蟬聯 2 年全國觀光冠軍。2024 年高雄舉辦了各種活動,包含高雄鍋燒麵大賞、大港閱冰、高雄城市咖啡節、高雄鹹酥雞嘉年華等; 2024 旗津風箏節暨氣墊水樂園,首度延長至晚上 8 點,逾 13.5 萬人次觀光人潮; 2024 高雄聖誕生活節,4 天活動吸引逾 36 萬人次,店家來客數成長至少 1 倍;2025 高雄內門宋江陣,交通部觀光署評選為「台灣觀光雙年曆-國際級」活動。

運動觀光經濟

高雄運動觀光經濟產值超過 13.99 億元,更推出高雄學生 50 元銅板價看球優惠方案,職棒、職籃優惠名額合計近 25,000。2025 年舉辦中職台鋼雄鷹高雄主場 48 場,2024 年 1 月-2025 年 3 月 15 日職籃高雄全家海神主場計 27 場、高雄鋼鐵人 20 場;同時規劃 2025 年大型賽事,如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福爾摩沙國際七人制足球錦標賽、高雄舞蹈節、高雄霹靂舞國際大賽、高雄羽球大師賽等。

推動郵輪產業

本市積極推動郵輪觀光產業,113 年創造 4 億元觀光效益;國際郵輪 113 年全年 59 艘來高、搭乘 9 萬人次,觀光效益達 4 億元。今年 1 月 21 日挪威天空號及璽寶安可號「雙郵輪」同時首航停靠,超過 2,500 名旅客在高雄一日遊;今年截至 2 月已有 14 艘次國際郵輪靠泊,搭乘 2 萬人次。

文化展演活動 in 高雄

高雄持續推出精彩可期的文化展演活動,2024 高雄文化展演吸引 4,244 萬人次創下新高。泰德展《瞬間》更獲選「2024 年十大公辦好展覽」票選第一名!以逾 16 萬觀展人次,創造高人氣及關注度;113年是高雄設市百年,推出百年鐵道復駛計畫,整修哈瑪星鐵道園區,吸引近 30 萬人次參與。

國際交流

高雄持續深化國際交流,更於今年 3 月赴美拜訪聖荷西市政府,會晤市長Matt Mahan,交流城市科技治理經驗;113 年 9 月迄今來訪高雄國家共 44 國、來訪 71 團、來訪人數 794 人;高雄有 41 個姊妹市及友好夥伴城市,113 年 11 月與象牙海岸聖佩德羅市締結姊妹市;與日本和歌山市、青森縣與陸奧市、韓國高陽市、波蘭波茲南市簽署國際交流備忘錄;舉辦法國生活節在高雄,首度與法國在台協會、台灣法國人協會合辦,共 11 萬人次參與,今年 5 月 23-25 日也將於駁二大義倉庫舉辦;2024 台日大港水果祭,首度與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合辦,10 萬人次參與;2024 下酒祭 feat.韓國한국,有 10 組台韓獨立樂團,50 攤台韓特色下酒菜,《黑白大廚》學餐阿姨親臨,10 萬人次參與;2025 日光海島生活節,114 年 2 月與菲美日泰 4 國駐台機構合辦,14 萬人次參與。

《城市轉型 邁向國際》

高雄,這座歷史與未來交織的城市,正迎來突破性的轉型!此刻, 我們正與全體市民共同見證這場歷史性的躍升,並將以最堅定的決心,全力衝刺,開創新局。感謝議長與議會的支援與監督,府會攜手同行,持續推動社會共好,讓高雄以「淨零X 科技、宜居、幸福、魅力」的嶄新姿態,閃耀國際,邁向世界舞臺!



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

【新北市】城鄉新聞輯要(2025~2026)城鄉發展局

 



新北土地分區證明當天就到手!秀北開發區優先試行

【新北市訊】新北市政府城鄉資訊查詢平台(網址:https://gov.tw/uzp)迎來更加便民的措施,只要動動手指,10分鐘內就能將土地使用分區證明書拿到手。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表示,土地使用分區證明書的核發作業時間約1-3個工作天,但自114年3月24日起,如果你需要分區證明書的土地坐落於已完成整體開發的地區,只要是線上申請、繳費完成,約10分鐘就能拿到分區證明書。


就連最近中、永和交界正在開發中的秀朗橋北側整體開發區(永和區永成段及中和區尖山腳段)的分區證明書也包含在內。未來陸續完成的整體開發區,例如塭仔圳等地區,也會逐步納入土地使用分區證明書即時核發的適用範圍。

城鄉發展局都計測量科楊恩捷科長表示,民眾若想了解居住地的都市計畫實施情況,或是與土地用途有關的事項時,如營業登記、房屋興建等,土地使用分區證明書能作為有效證明;新北市政府現行推動之線上申請土地使用分區證明書雖已大幅減少民眾臨櫃申請的不便,為確保證明書的正確性與合法性,仍需要透過逐級人工審核後才能核發,整體開發區土地使用分區證明書即時核發的功能實行後,省去審核作業,既能提高行政效率又能減少民眾等待的時間。

整體開發區土地使用分區證明書即時核發功能將於114年3月24日實行,民眾若有需要申請分區證明書,可至「新北市政府城鄉資訊查詢平台」 ( 網址:https://gov.tw/uzp ) 看看詳細申請流程及整體開發區適用範圍。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 https://www.planning.ntpc.gov.tw/


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 https://www.uro.ntpc.gov.tw/

我愛陳香菊(新北城鄉局) |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