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

總統發表「團結國家十講」


團結國家十講主題包括:國家、團結、憲政體制、國防、外交、兩岸、民主、和平、繁榮及均衡臺灣。


總統發表「團結國家十講」第二講 列舉臺灣團結成就 籲團結反共、守護民主

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39304

總統出席「『團結國家十講』第二講-桃園市客家青年會『在變局中堅守信念-民主、公義與未來的臺灣客家論壇」

賴清德總統今(24)日晚間前往桃園出席「桃園市客家青年會『在變局中堅守信念-民主、公義與未來的臺灣客家論壇』」,並進行「團結國家十講」第二講談「團結」。總統列舉戰後至民主化的今日,臺灣一路走來「團結力量大」的各項成就。

並強調,臺灣認同與中華民國認同的交集,就是臺灣人民主體;維護國家主權是絕大多數國人的共同立場及最大公約數;期盼臺灣派和中華民國派團結反共,守護民主臺灣,拒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侵略併吞,讓團結成為國家最堅實的防線,自然而然推動國家進步,讓臺灣的民主之光照亮世界。

總統提到「團結」,引用1927年蔣渭水醫師傳承百年的名言「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並說明,過去蔣渭水先生成立臺灣民眾黨,希望團結自治運動的路線紛爭,現在也是臺灣最需要團結的時刻,抵抗外來的併吞。同時列舉臺灣幾十年來因為團結才完成的成就,說明「團結力量大」的重要性。

總統說,首先是「守護臺灣」團結的力量。從小聽叔叔講述參與八二三砲戰奮勇作戰的危險場景,去年至金門參加八二三戰役勝利66週年追悼典禮,也有來自苗栗、臺南新化的阿嬤,及年輕原住民女性悼念家屬的感人故事,說明不論是古寧頭戰役或是八二三砲戰,都是軍民團結、不分族群,才能成功守住臺澎金馬,也因此守住中華民國。

總統接著說,臺灣今天的民主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現在民主、自由、人權好像是水與空氣一樣自然,但是過去臺灣曾經歷過長達38年的戒嚴,發生過228事件、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許多人為了打破戒嚴、推動民主而犧牲生命。

臺灣從戒嚴時期到今天民主化的過程,包括1992年全面改選國會、1996年首次總統全民直選、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臺灣人不分族群團結合作,實踐主權在民、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總統指出,「成功防疫」也是團結力量大的展現。COVID-19是百年大疫,然而,臺灣的防疫贏得國際社會肯定,醫護人員站在第一線不畏艱難,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團結合作,成功防疫。除了展現臺灣的韌性,經濟也因此逆勢成長,甚至與世界分享民主防疫物資與經驗,讓國際社會清楚了解臺灣是一股良善的力量。

總統提到,「國家進步」也是大家共同團結的結果,並細數臺灣的各項世界排名。包括臺灣是世界第21大經濟體;民主指數全球排名第12、亞洲第1;世界競爭力指數全球第6名;自由度評比獲得94分、亞洲第2名,尤其宗教自由度為100分。

此外,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名亞洲第1名;各國安全指數世界第4名、亞洲第1名;人類自由指數亞洲第1名,經濟自由度全球第4名。這是臺灣不分地域,百工百業、各行各業共同努力的成果,值得喝采。

在經濟發展方面,總統表示,臺灣去年經濟成長率達4.59%、今年第一季亦超過5%,即便受到國際地緣政治的衝擊,總體經濟仍然表現出色。並逐一說明臺灣產業在世界的亮眼表現,包括臺灣IC設計與封測全球市占排名第2,封裝測試全球第1,市占率達53%;晶圓代工供應全球半導體製程,7奈米以下74%、3奈米以下90%;全球筆電有超過7成是臺灣製造,超過5成的個人電腦也來自臺灣;在生成式AI方面,臺灣AI伺服器占全球市場9成、一般的伺服器則占83%;臺灣廠商製造的高階自行車,全球市占率達55%;臺灣扣件產業(螺絲、螺帽、鉚釘)外銷比例超過90%,是全球第三大扣件出口國;臺灣手工具產業(起子、板手、鋸子、釘槍等)是全球第三大出口國;大型遊艇方面,臺灣訂單排名全球第5;臺灣薩克斯風則占全球2成產量,均證明「經濟發展」也是團結力量大的展現。

總統也以他熱愛的棒球說明「為國爭光、團結力量大」的精神。在一場關鍵的球賽中,無論是先發、中繼,或是後援投手;無論是內野、外野守備,只要一個失投或漏接、或是無法適時擊出安打,就無法獲得冠軍。唯有團結,臺灣才有辦法在去年獲得世界棒球12強賽冠軍的殊榮。

總統表示,古今中外影響國家團結的因素無外乎種姓制度、地域關係及宗教因素;臺灣雖然沒有這三項因素,但有可能因為「族群」及「國家認同」而影響國家的團結。總統說,民進黨的創黨理念是希望解決這兩項問題,首先,民主就是「人民作主」,可以避免國家機器再度傷人;其次,必須「清廉、勤政、愛鄉土」,希望打造以臺灣為主體的國家認同;第三,不分族群,不論先來後到,只要認同臺灣,就是國家的主人;第四,秉持著「愛、和平、非暴力」的精神,推動民主制度。

針對「族群」議題,總統分享民進黨2004年《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內容明載:「各族群都是臺灣主人,臺灣早已是原住民族、客家人和河洛人的原鄉,更已成為外省新住民的新故鄉、外籍新移民的新天地。

臺灣主體性是由各族群共同參與所建構,各族群都是臺灣主人,各族群母語都是臺灣的語言」。因此,蔡英文前總統於2019年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明定國家語言一律平等,不只華語,包括客語、原住民語、臺語等,都是國家的語言。

總統進一步說明,該決議文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概念,即「中華民國認同」與「臺灣認同」應互相接納。「中華民國認同」的意思是國人認同中華民國;「臺灣認同」則是國人認同臺灣為主體的國家。並引述《中華民國憲法》第2條:「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第3條:「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

換言之,「中華民國認同」的主體與「臺灣認同」的交集就是「臺灣人民主體」,也就是在臺灣的2,300萬人民。臺灣認同與中華民國認同都是對國家認同的表達方式,不應被曲解為族群對立,應相互尊重、理解和接納,才不會為了名稱而被統戰滲透,破壞團結。

針對「國家認同」議題,總統引民進黨1999年《臺灣前途決議文》內容,強調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其主權領域僅及於臺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以及符合國際法規定之領海與鄰接水域。並進一步解釋,臺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經由臺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

總統進一步說明,《臺灣前途決議文》清楚主張:「臺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因此該決議文也是主權國家決議文。同時,該決議文亦強調「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必須經由臺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因此該決議文是獨立現狀的決議文,也是民主的決議文。

因為要改變現狀必須經過公民投票,並非政黨決定,也非總統決定。簡言之,民進黨所謂的臺獨主張,就是指臺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民主國家的政府與政黨都要依循人民的意志做決定,捍衛主權、捍衛國家,正是當前人民的意志。

總統提到,蔡前總統在2021年國慶演說中發表「四個堅持」,包括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必須要遵循全體臺灣人民的意志。根據陸委會民調結果,約8成民眾支持此兩岸政策主張,並贊成「四個堅持」是臺灣人民的最大公約數。

總統指出,這8成的民意就是守護國家、維護民主、穩定社會及推動國家進步的重要力量,要用民主加以淬煉,透過一次次的選舉、罷免,一張張的選票,像打鐵、鑄劍般千錘百鍊,百鍊成鋼,淬煉出捍衛主權、守護民主的鋼鐵意志。讓臺灣社會的民意透過民主程序展現出力量,不僅體現在政府部門,也適用於民意機關。

總統強調,認同臺灣者護臺、認同中華民國者反共,不反共的不是真的「中華民國派」,不護臺的不是真的「臺灣派」。「臺灣派」和「中華民國派」團結反共、守護民主臺灣,拒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侵略併吞,團結力量大,自然能推動國家進步。

總統認為,民主的核心就是在分歧中找到團結,期盼朝野政黨團結捍衛臺灣主權、維護民主憲政體制,一起反共、反侵略、反併吞。並以419「拒絕統戰,守護臺灣」群眾大會為例,說明團結反共、捍衛主權、守護民主、壯大臺灣是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與最大公約數。

談到臺灣當前的外在威脅,總統提到,國防部每日都會公布共軍在臺海周邊海空域動態,共軍機艦擾臺情況日益嚴重。此外,還有五大國安統戰威脅,第一,中國對國家主權之威脅;第二,中國對國軍滲透及間諜活動之威脅;第三,中國混淆國人國家認同之威脅;第四,中國藉兩岸交流對臺灣社會統戰滲透之威脅;第五,中國藉「融合發展」吸引臺商、臺青之威脅。

總統說,中國對臺灣各種文攻武嚇和統戰威脅,企圖改變現狀,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亦公開表達反對,並指出臺海和平穩定對國際安全及繁榮不可或缺,同時反對任何單方面透過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企圖。並表示,為了捍衛臺灣、守護民主、保護人民、維護經濟發展的成果,他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定位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17項因應策略,希望國人團結合作、守護國家。

最後,總統期盼,讓國人的團結成為國家最堅實的防線,讓臺灣的民主之光照亮世界。並重申,團結臺灣、守護我們的主權國家,從你我做起,從此刻做起。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范振修、秘書長潘孟安、客委會主委古秀妃、法務部次長黃世杰、立法委員張雅琳、郭昱晴、林月琴、王義川、台灣客家聯盟協會理事長黃仁杼、桃園市客家青年會理事長魏筠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總統發表「團結國家十講」第一講 強調臺灣主體性 盼團結2,300萬人民共同守護國家主權與民主自由

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39300

總統出席「『團結國家十講』第一講-國際扶輪社3490地區第九分區聯合例會」

賴清德總統今(22)日晚間出席「國際扶輪社3490地區第九分區聯合例會」並進行「團結國家十講」第一講談「國家」。

總統強調,臺灣的國家主權屬於2,300萬人民,我國的主權與治權就是臺澎金馬。中國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文聲稱擁有臺灣主權的說法大錯特錯,國際社會不同意也不承認這樣的主張。

總統也引用歷史證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有獨立生態系,是南島文化的起源,《舊金山和約》並未把臺灣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過臺灣任何一天。面對中國文攻武嚇及五大國安統戰威脅,臺灣將勇敢面對。

並提到,臺灣當前經濟成就亮眼,自由民主表現傲人,期盼繼續和全體國人攜手打拚,團結2,300萬人民意志,共同守護國家主權、民主自由、現有的生活方式與下一代的未來,讓臺灣的民主之光照亮世界。

總統表示,自從去年520上任以來,對外積極與友盟站在一起進行各項合作,希望讓國際社會知道臺灣是一股良善的力量,有能力、也有意願為國際社會貢獻更多。對內,希望能夠團結國人、朝野、國家,以因應各種挑戰。包括強化國防、經濟韌性,以及解決所面對的各項問題,特別是來自中國的併吞威脅。

總統肯定國際扶輪人對國家社會的貢獻,並表示,很榮幸接受國際扶輪社3490地區第九分區聯合例會的邀請,進行團結國家十講的第一講,他也同樣抱持扶輪精神,希望社會能更進步、經濟能更繁榮、國家能更團結,讓下一代都能過更好的生活。

團結國家十講主題包括:國家、團結、憲政體制、國防、外交、兩岸、民主、和平、繁榮及均衡臺灣。每一講都會在不同的社團裡發表,也會透過網路直播,非常希望全國的好朋友都能透過網路直播了解十講的內容。

總統表示,第一講的主題是「國家」。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為了國家犧牲生命,也常聽到覆巢之下無完卵、沒有國哪有家。

今天的臺灣需要大家挺身而出承擔責任,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責任要承擔,希望大家能團結一致,共同守護國家主權、守護珍視的民主自由以及我們的生活方式與下一代的未來,這是屬於每一個人的責任,也是留給未來世代最重要的資產。

總統首先談到國家的定義,就是擁有固定人民、管轄特定領土、可以組織政府,對內對外都有最高權威,也就是擁有包括主權以及治權的政治共同體,即為國家。

換句話說,要有人民、土地、政府、主權四個要素才能稱為國家。根據國家主權要素,臺澎金馬定期改選各級政府,執行公權力,並對外進行外交、擁有國防力量,是由這塊土地上的2,300萬人民所組成的政治共同體。因此,臺灣當然是一個國家。

總統進一步說明,從1996年李登輝前總統當選第一任民選總統以來,我們每4年改選一次,2000年的陳水扁總統、2008年的馬英九總統、2016年的蔡英文總統,以及2024年的賴清德。國際社會不管從哪一個角度或是以國家組成的四要素來檢驗,我們都是一個國家。

總統說,但是中國說臺灣不是一個主權國家,中國根據聯合國1971年的2758號決議文宣稱擁有臺灣。中國,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甚至在國際上根據2758號決議文宣傳一個中國原則,衍生出一個中國三階段論,包括中國主張全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唯一合法代表中國的政權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宣稱,根據2758號決議文,沒有兩個中國,也沒有一中一臺,並多次在國際上主張臺灣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總統指出,2758號決議文寫得很清楚,內容是說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其政府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關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驅逐出去。

換句話說,2758號決議僅處理聯合國席次代表問題,並沒有牽涉臺灣。此外,國家組成的四個要素就是人民、土地、政府、主權,沒有包括可不可以參加聯合國的會員。

因此中國不可以根據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聲稱擁有臺灣或聲稱臺灣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種說法大錯特錯,國際社會不承認、也不同意中國宣稱2758號決議讓其擁有臺灣主權的主張。

總統談到,美國國務院今年已經清楚說明中國扭曲2758號決議,2758號決議並未議決臺灣主權,這是美國川普政府國務院的主張,美國眾議院甚至通過法案,還有歐洲議會、澳洲、荷蘭、比利時、加拿大、英國、捷克等各國國會以及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也都通過決議聲明2758號決議無涉臺灣主權問題。

對於中國宣稱自古以來臺灣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臺灣不是主權獨立國家。總統也以歷史層面說明,早在信史時代以前,臺灣就有獨立的生態系。

包括陳春木先生曾發現經證實為早坂犀牛、猛獁象、四不像鹿及金絲猴等距今約80至40萬年前的化石;郭德鈴、郭東輝父子則在菜寮溪發現距今約3千至3萬年前的左鎮人頭蓋骨。此外,在開闢臺南新市科學園區時,曾挖到距今6千至4千8百年前的大坌坑時代考古遺址,這些都是屬於臺灣的文化。

總統進一步指出,臺灣是南島文化的起源,很早就開始向外傳播文化,同時原住民族也早已在這塊土地上生根,發展出璀璨的文化。公元前4,000年南島語系的中心點在臺灣;公元前3,000年向外擴展到菲律賓;公元前2,500年到菲律賓及婆羅州;公元前1,200年到馬達加斯加;公元前200年到關島、夏威夷、密克羅尼西亞;公元300至400年到復活島;公元800年則到紐西蘭。

總統說,大家以為臺灣的原住民來自中國大陸,甚至有原住民立法委員到中國參加原住民活動。然而臺灣的原住民是南島語系,是很多國家的發源地,在信史時代前就有文化、有動物、有人,且與中國沒有關係。總統也跟大家介紹同為南島語族—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及帛琉等邦交國的美麗風景。

談及大航海時代的競逐,總統提到,1624年荷蘭人登上臺南,東印度公司建熱蘭遮城與普羅民遮城,就是現在的安平古堡與赤崁樓。

荷蘭人來臺後,教導當時臺南原住民—新港社的西拉雅族使用羅馬字拼寫母語,這種文字後來主要應用在契約文書上,被稱為「新港文書」,是已知臺灣原住民最早使用的文字。

1626年西班牙人也登上臺灣北部,建聖薩爾瓦多城與聖多明哥城,就是今天的紅毛城。此時之前的臺灣與中國沒有任何從屬關係,中國說臺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歷史清清楚楚告訴我們,中國所講的不是事實。

總統也提到,中國開始與臺灣發生關係,是1662年鄭成功率兵擊敗荷蘭人,並在臺灣建立政權,隨後鄭經在臺南建立東寧王國,東寧政權被英國人稱為「臺灣王國」,直到1683年施琅擊敗鄭克塽,臺灣才被中國王朝開始統治。

然而,清領時期200多年間,1875年設立臺灣府南路撫民理番同知,統治東部地區,直到1887年才設省,設省僅8年就因《馬關條約》割讓日本告終。

在1895年《馬關條約》第2條,清帝國明確割讓臺澎給日本,自此中國政權與臺灣主權沒有關係。

總統表示,當清帝國將臺澎割讓給日本時,臺灣人守護臺灣的意志令人相當欽佩,我們的祖先非常勇敢。清朝官員曾設置臺灣民主國,不過不到兩週,大總統唐景崧等官員就回中國。

而臺灣人民為了保鄉衛國仍持續抵抗,如1895年在臺南佳里的蕭壠事件、官田的杜仔頭事件、新營的鐵線橋事件、北門的蚵寮事件、學甲的竹篙山事件,參與者都是以「竹篙湊菜刀」的精神持續對抗入侵者。

總統強調,臺灣人從很久以前就有反侵略、護臺灣的意志,也特別分享總統府國安會諮詢委員黃重諺數月前的一篇臉書文,以其高祖父的故事描述蕭壠事件。總統說,臺灣抵抗的意志不只在臺南、各縣市都有,也不僅在1895年。

即使在日本統治20年後,1915年臺灣人仍然奮起抵抗,西來庵事件更是有原住民參加,至少有1,400人遇害。

1930年日本已統治臺灣35年,仍發生原住民賽德克族奮起反抗的霧社事件,都證實了臺灣不分族群、不分先來後到,持續反抗壓迫與侵略的精神。

很多人想要知道臺灣有沒有守護自己國家的決心,他都會引述這段歷史。

總統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擁有臺灣,因為在日本投降後的1951年,日本在《舊金山和約》第2條第2款明白寫著「日本政府放棄對臺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舊金山和約並未將臺灣歸給中華人民共和國,那時中共建國不到兩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過臺灣任何一天。

臺灣人民不分先來後到、不分族群,共同努力讓國家邁向民主化,1996年總統直選,主權在民更為確立,中華民國臺澎金馬在第一次總統直選後,李登輝成為首任臺灣民選總統。

總統表示,我們的國名在護照上是「中華民國」,憲法上的名稱也是「中華民國」。友邦或國際上的朋友稱呼為「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臺灣」或「臺灣」。總統說,當選總統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公開祝賀他為臺灣第五位民選總統。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臺灣」和「臺灣」都是國家的名字,都一樣響亮。無論用哪個名字稱呼,我們都是獨立自主的國家。

談及國家的主權,總統說,國家主權屬於2,300萬人民,因為我們的主權與治權就是臺澎金馬。而《中華民國憲法》第2條明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第3條「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

換句話說,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或護照,才能稱之為中華民國國民,也才能擁有國家主權。目前擁有中華民國國籍者就是臺澎金馬約2,300萬人。

總統也引用民調說明「維護國家主權」是絕大多數國人的共同立場。並提到,無論政黨、族群、年紀或居住地,每次民調大致都顯示約八成五的民眾主張「臺灣的未來由全體2,300萬人決定」,有近八成民眾認同「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總統說,我們的國家現在達成的成就非常值得驕傲,是世界第21大經濟體;民主指數全球排名第12、亞洲第1;世界競爭力指數全球第6名;自由度評比獲得94分、亞洲第2名,尤其宗教自由度為100分。

此外,臺灣也是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亞洲第1名;各國安全指數世界第4名、亞洲第1名;人類自由指數亞洲第1名,經濟自由度全球第4名,值得喝采。

總統接著說,在經濟方面,臺灣IC設計與封測為全球市占排名第二、封裝測試全球第一。眾所皆知晶圓代工全球第一、7奈米以下占全球74%、3奈米以下為90%以上。筆記型電腦也有七成來自臺灣,桌上型電腦則是超過五成。生成式AI伺服器有九成來自臺灣、一般伺服器則有83%。高階自行車臺灣廠商製造占全球55%、臺灣扣件產業如螺絲、螺帽、鉚釘等,外銷比例超過90%,是全球第三大扣件出口國。

另外,手工具機如起子、板手、鋸子、釘槍等,臺灣也是全球第三大出口國。臺灣大型遊艇訂單名列全球第五,薩克斯風也占全球兩成產量,非常厲害。

總統表示,關於臺灣當前的外在威脅,除了中國的文攻武嚇,還包括5大國安統戰威脅,第一,中國對國家主權之威脅;第二,中國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的威脅;第三,中國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之威脅。因此,今天的演講就是為了釐清國家認同,避免中國持續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的威脅。第四,中國藉兩岸交流對臺灣社會統戰滲透之威脅;第五,中國藉「融合發展」吸引臺商、臺青之威脅。中國一直說歡迎臺灣年輕人去中國創業、就業,但中國年輕人的失業率曾高達20%左右,後來甚至不再公布數據。

有句俗諺是「家己揹金斗甕仔,閣想欲替人看風水」,他要提醒臺灣民眾想清楚,臺灣這麼好,是民主、自由的國家,提供每個人創業發展的機會。

總統同時表示,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發表公報指出,臺海和平穩定對國際安全及繁榮不可或缺,也強調反對任何單方面透過武力或脅迫改變臺海現狀的企圖。

中國的威脅固然是臺灣的問題,國際社會也同樣關注,因為臺灣的安全與臺海的和平穩定牽涉到世界安全與繁榮。面對外在威脅與共軍機艦持續擾臺,我們要勇敢面對。

總統談到,為了保衛臺灣、守護民主、保護人民、維護經濟發展的成果,他特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定位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17項因應策略,希望國人團結合作,守護我們的國家、亮眼的經濟成就及傲人的自由民主表現。

期盼能持續與全體國人攜手打拚,讓團結成為國家最堅實的防線,共同守護主權,讓國家更強,讓臺灣的民主之光照亮全世界。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張秋海、康義勝、秘書長潘孟安、立法委員蘇巧慧及李坤城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新北市水利局推動後巷牆面彩繪美化

 


新北市水利局推動後巷牆面彩繪美化

後巷變畫廊 走進巷弄間的天馬行空美學

https://www.ntpc.gov.tw/ch/home.jsp?id=e8ca970cde5c00e1&dataserno=feb5ad63b980ae53e645f704f9bc19b4



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臺北市】城鄉新聞輯要(2025)都市發展局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專題網>城鄉網誌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https://udd.gov.taipei/

網站導覽      機關工作報告

臺北市政府 都市發展局  | Facebook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 綜合訊息 

標題

業務類別

發布日期

[新聞稿] 北市導入AI數位審議 強化都更行政效能

都市更新

114/07/28

【宣導】「114年建築師、技師、大地工程技師(第二階段考試)、不動產經紀人、記帳士考試」報名訊息

其他

114/07/25

轉知臺北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公告本市青年社會住宅1區暨幸福住宅第二波聯合招租受理申請承租

居住服務

114/07/23

【宣導】「2025總統盃黑客松」競賽活動宣傳徵件及應用講座說明會

其他

114/07/17

[新聞稿] 南港區南港機廠社會住宅1區8戶商業設施,7月10日旺舖招租

居住服務

114/07/14

公告更新「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0908基泰大直工安意外 救災修復安置專戶」收支明細。

其他

114/07/11

【宣導】陳情系統微型廣告「精準陳情三撇步」

其他

114/07/10

【宣導】114年7月份防災宣導

其他

114/07/09

【宣導】打詐臺北隊114年7月份

其他

114/07/09

【宣導】「促參形象影片(促參,讓臺北生活更幸福)」

其他

114/07/04

[新聞稿] 2025 be a DOER 國際交流系列活動匯集韓國、日本、秘魯行動者經驗分享,開啟都市再生新視野!

都市更新

114/07/02

轉知臺北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公告114年度本市興隆D1區、東明、明倫、廣慈1區、廣慈2區、斯文、小彎、行善、木柵、大龍峒及和興水岸等11處社會住宅零星空戶暨候補戶名單建置招租公告

居住服務

114/07/01

[新聞稿] 信義區六張犁社會住宅1、2區11戶商業設施,6月30日旺舖招租

居住服務

114/06/30

[新聞稿] 華強9號社區增設電梯 再添整合成功佳話

都市更新

114/06/25

[新聞稿] 啟動翻轉「黑鄉」變「潮城」第一步,產專區首件公辦都更案今簽約!

都市更新

114/06/19

【宣導】臺北市政府修訂「臺北市全民國防應變手冊」

其他

114/06/19

[新聞稿] 更新處澄清無授權民間公司轉載整建維護成功案例使用,民眾勿信不實廣告宣傳手法

114/06/17

[新聞稿] 南港區經貿社會住宅1戶精華店舖, 6月13日隆重釋出

居住服務

114/06/17

[新聞稿] 莒光社會住宅1戶優質店舖,竭誠招商進駐。

居住服務

114/06/17

[新聞稿] 2025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徵件報名截止日延長至114年6月30日止!總獎金30萬元等你來拿!

都市更新

114/06/12

[新聞稿] 「臺北市容積移轉審查管理系統」全新改版上線!

都市規劃

114/06/02

[新聞稿] 6大認證、5星肯定的公辦都更案! 敦北商圈機場門戶永續綠建築完工

都市更新

114/06/02

轉知臺北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公告本市南港機廠社會住宅1區受理申請承租

居住服務

114/05/29

[新聞稿] 臺北市萬華區福民社會住宅1區新建工程上梁典禮

居住服務

114/05/28

[新聞稿] 公辦都更好事成雙! 7599專案火速啟動招商

都市更新

114/05/27

[新聞稿] 北市南港機廠社宅天橋吊裝作業延誤致交通壅塞 都發局深感抱歉

居住服務

114/05/21

[新聞稿] 臺北市市議會法規委員會審議今日審議通過,包租代管房屋稅優惠稅率調降為1%,盼鼓勵房東釋出屋源協助弱勢租屋

居住服務

114/05/14

[新聞稿] 臺北市信義區松信社宅新建工程上梁典禮

居住服務

114/05/13

公告本市營運中社會住宅自114年6月1日起全數移交「臺北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經營管理

居住服務

114/05/06

[新聞稿] 「2025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徵件活動起跑,歡迎各路老屋報名參賽!

都市更新

114/04/29

公告更新「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0908基泰大直工安意外救災修復安置專戶」收支明細。

其他

114/04/28

【宣導】酒後不騎自行車宣導

其他

114/04/10

調整公告「臺北市多元興辦社會住宅潛力基地及第一階段推動期程」

居住服務

114/04/09

臺北市內湖區石壁潭社會住宅1區統包工程-基地內非受保護樹木移除計畫書

居住服務

114/04/01

轉知臺北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公告本市興隆社會住宅A區、樟新水岸社會住宅、經貿社會住宅及六張犁社會住宅1、2區受理申請承租

居住服務

114/03/31

【宣導】消費者保護教育宣導圖卡

其他

114/03/19

公告114年度「臺北市社會住宅青銀換居計畫」受理申請承租

居住服務

114/03/18

公告本市社會住宅分級租金補貼辦理原則

居住服務

114/03/12

[新聞稿] 南港產專區首件公辦都市更新案 出資者評選結果出爐!

都市更新

114/03/07

轉知臺北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公告本市福星、木柵、廣慈1區、廣慈2區、新奇岩、青年2區、中南等七處社會住宅隨到隨辦公告出租

居住服務

114/02/24

公告本局自114年3月3日起受理114年度「臺北輕鬆住、租金分級補」住宅租金加碼補貼

居住服務

114/02/19

轉知臺北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公告本市斯文社會住宅斯文里三期中繼安置21戶隨到隨辦公告短租

居住服務

114/02/14

[新聞稿] 575專案首案招商說明會圓滿成功!內湖海砂屋變身永續安居生態住宅

都市更新

114/02/12

[新聞稿] 市府澄清五分埔都更案新聞報導

都市更新

114/02/07

【宣導】臺北市政府消防局防災宣導影片

其他

114/02/07

[新聞稿] 金蛇迎春新氣象,幸福住宅盼助力臺北蛇年「好孕升」

居住服務

114/02/02

[新聞稿] 初四迎財蛇 大都更時代迎接蛻變更新

114/02/01

[新聞稿] 新年走春新亮點!廣慈社宅公共藝術邀您體驗藝術與生活的交融

都市設計

114/01/31

[新聞稿] 西寧國宅喜喬遷 暖心服務再升級 社宅安居過新年

居住服務

114/01/30

公告更新「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0908基泰大直工安意外救災修復安置專戶」收支明細。

其他

114/01/22

[新聞稿] 內湖海砂屋公辦都更第1案!整合近9 今日上網公告徵求實施者!

都市更新

114/01/22

【宣導】臺北市政府法務局114年度「專科法律諮詢服務」

其他

114/01/21

[新聞稿] 臺北市南港區玉成社宅新建工程上梁典禮

居住服務

114/01/20

[新聞稿] 整宅公辦都更二階意願降門檻至8 千戶即刻受惠

都市更新

114/01/14

[新聞稿] 「We Are Home」廣慈社宅公共藝術總成果展x遷徙博物館,盛大開展 !!

都市設計

114/01/10

[新聞稿] 都發局嚴正澄清並無報載「不少人聽到京華城就不想來」一事

都市規劃

114/01/08

114年度300億中央擴大租金補貼撥款期程發放問答集

居住服務

114/01/03

[新聞稿] 北市補助公寓增設電梯申請累計達百案,街坊攜手在地安養,共老共好!

都市更新

114/01/02

公告受理「114年度臺北市低收入戶承租住宅租金補貼」

居住服務

114/01/01

 


【臺北市】The Sky Taipei 台北天空塔(2025)


The Sky Taipei     https://www.theskytaipei.com/zh


The Sky Taipei — 為生活品味而打造的摩天大樓。坐落於台北最為優越的位置 — 信義區

The Sky Taipei (TST) 建築由享譽國際的義大利建築事務所 ACPV ARCHITECTS 設計,為現代與傳統交織的台灣文化,找到完美融合平衡。

The Sky Taipei | Facebook


台北天空塔(The Sky Taipei)即將完工!

https://www.bella.tw/articles/design&gadget/52699/the-sky-taipei-by-acpv-architects-is-nearing-completion

The Sky Taipei 五大亮點搶先看!由義大利建築團隊打造,吸引日本 Park Hyatt 飯店集團進駐 | ShoppingDesign

「The Sky Taipei 台北天空塔」將於 2024 年正式開幕,與來自義大利、上海、紐約的知名建築設計團隊合作,打造台北版的「紐約第五大道」!


信義區奢華新地標「The Sky Taipei」6大亮點搶先看:柏悅Park Hyatt與安達仕Andaz雙酒店品牌入駐、直擊台北101的宴會廳、全台最高端Urban Club | Vogue Taiwan

2018年初,碩河開發宣佈座落台北市信義區A7的「 The Sky Taipei 」(當時的名字為「Taipei Sky Tower」)正式動工,未來將會為台北帶來兩間五星級旅宿⸺凱悅酒店集團旗下的柏悅Park Hyatt和安達仕Andaz,同時結合精品旗艦大店和新型態展演空間的垂直複合生活風格場域。那麼5年後的現在,除了肉眼可見的建築仍在如火如荼的施工中,整體空間的規劃、設定、服務有哪些改變和不變呢?Vogue搶先對話碩河開發團隊,一窺未來兩年內,台北最新城市觀光地標將會呈現何種面貌。



新北捷運三鶯線公共藝術

 

三鶯線公共藝術系列活動開跑 首場限定活動體驗傳統技藝 民眾迴響熱烈 | 中央社訊息平台


捷運三鶯線打造行動美術館 「有趣」首亮相!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515 13:49:22)  新北捷運三鶯線公共藝術首度亮相!三鶯線逐步邁向完工,規劃12座車站「站站皆有公共藝術」,今(15)日新北捷運局長李政安與日本藝術家-大塚麻子老師,來到捷運陶瓷老街站,共同開箱「有趣」作品,藉由公共藝術連結陶瓷老街特色,讓民眾親近藝術,了解在地歷史文化,「有趣」作品也將在本周六(5/17)隨著公三公園遊具啟用正式對外開放。

捷運三鶯線首件作品曝光!新北捷運工程局長李政安表示,特別邀請日本大塚麻子老師,打造「有趣」公共藝術作品,放置在捷運陶瓷老街站、公三公園旁,作品好看又實用,未來可供乘客休憩,而作品理念源自於鶯歌風貌,因為鶯歌是台灣非常著名的陶瓷之鄉,遊客漫步在鶯歌老街時,都可以看到商店門口堆著滿滿的陶瓷製品,當民眾欣賞「有趣」作品時,就如同走進陶瓷店家般,凸顯了陶瓷平衡堆積的模式,有著和諧的美感且富有在地文史風情。

捷運局長李政安進一步說明,三鶯線12個車站通通都有公共藝術,邀集國內外13組藝術家,除了國內著名藝術家,如劉鎮州老師外,還邀請到日本跟義大利藝術家,一共創作出7件立體作品及5件虛擬(延伸AR裝置)作品,要打造三鶯線成為「行動美術館」!像是LB01頂埔站「美好的路程」、LB02媽祖田站-LB05龍埔站及LB10國華站「時光行旅」、LB06三峽站「足跡‧築蹟」、LB07臺北大學站「匯聚‧流轉」、LB08鶯歌車站「蘆花街燈」、LB09陶瓷老街站的「玩陶」、LB11永吉公園站「便捷通行 鶯鳥永吉」、LB12鶯桃福德站「三鶯流動美學總覽」。

新北捷運局進一步補充,三鶯線公共藝術,也結合繪本故事「笑瞇瞇的約定」作為全線作品的主軸,由可愛的故事主角兔子「小淘氣」及「卡麥啦」帶領乘客展開奇幻旅程,搭配數位科技、雕塑、藝術節慶、聲音、藝術參與等,以虛實相映的創作手法,建構出「光譜印繫」完整的土城、三峽、鶯歌公共藝術三部曲。


三鶯線公共藝術首度亮相


陶瓷老街站旁公共藝術「有趣」可愛又實用


三鶯線打造行動美術館


捷運局長李政安說明三鶯線站站有公共藝術

新北捷運局與藝術家共同開箱作品



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新竹市】關埔空橋生活圈


TWBUILDINGTHEME【新竹市】關埔空橋都市景觀準則






邱臣遠代理市長視察關埔地區空橋進度 首座民間捐贈空橋將於8月底開工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810 09:27:21)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前往關埔地區視察首座民間捐贈空橋進度

逐步落實關埔空橋生活圈!重視新竹市的人本環境、紓解慈雲路交通,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今(9)日下午帶領市府團隊,前往關埔地區視察首座民間捐贈空橋進度,瞭解慈雲路沿線各路口空橋串連的規劃,以及後續民間參與建設捐贈空橋的狀況。

邱代理市長現場視察關埔空橋2至5號、6號、7號、10號等7處空橋興建位置的連接規劃,並現場提出指導建議,請都發處儘速研議將關埔空橋串聯系統(10號橋)延伸至關埔國小,讓關埔國小學生可以完全不須過馬路即可到達學校,市府用心規劃,期望讓學童能安心上下學,家長更放心。

邱代理市長表示,關埔空橋一直是地方居民期待的建設之一,也是竹市重要的行人交通改善計畫,能提供竹市民眾更安全、便捷、優質的通行環境,富宇建設「新竹市光武段1015地號都市設計審議案」,通過附帶捐建連通埔頂一路兩端Costco及迪卡儂二大商場的人行空橋,是關埔地區第一件公益捐建空橋的民間建案,於今年4月29日經都市設計審議大會審議通過設計,預計今年8月底開工,將成為落實竹市關埔全區空橋的第一步。

邱代理市長強調,感謝民間參與捐贈關埔空橋,不僅是改善竹市行人交通,更是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關鍵計畫,關埔地區空橋串聯後,除提供優質行人空間外,更可創造2樓沿街性店鋪的發展。市府也將持續鼓勵民間參與,公私協力共同創造關埔地區的友善行人環境。

都市發展處代理處長蘇文彬指出,竹市關埔地區空橋預計興建12座,4座由市府施作,皆已發包施作中,其餘8座將由民間廠商以捐建公益設施方式辦理,目前6座已確認捐建廠商,市府未來將積極在各審議過程中強調公益性,透過相關獎勵、都市土地開發利得回饋、擴大民間參與協助開闢及公務預算編列的方式,積極實現關埔空橋串聯的目標。

都發處表示,竹市關埔空橋串聯完成後,除了可以改善交通外,將活化2樓空橋串連之大量店鋪服務機能,更可提供大量的地區性商業服務空間,如飲食、小吃、文教、美容等機能,讓關埔地區成為機能更完善的新興城區,提升竹市的都市環境與生活品質。

圖1-5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前往關埔地區視察首座民間捐贈空橋進度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前往關埔地區視察首座民間捐贈空橋進度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前往關埔地區視察首座民間捐贈空橋進度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前往關埔地區視察首座民間捐贈空橋進度


關埔空橋重大里程碑!竹市慈雲路空中行人步道橋工程順利決標 預計今年8月開工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626 09:52:08) 新竹市民殷切期盼的「新竹市慈雲路空中行人步道橋工程」25日順利決標!為紓解慈雲路交通、提供市民更友善的人本環境,市長高虹安上任兌現承諾,全力落實關埔空橋生活圈,工程預計於今年8月開工、明年完工。高市長表示,此次工程範圍包含跨越慈雲路、埔頂三路交叉口4處住商社區(竹科潤隆、Ur夢想市、東方明珠及豐邑文心匯社區)空橋,包含4座空橋,將補上關埔全區最為關鍵的空橋區域,完工後將紓解慈雲路長期大量的人車交通問題,提供市民更安全的人行環境。

高市長說,新竹市慈雲路空中行人步道橋工程面臨基地空間不足、原設計埋樁工法噪音過大、交通因素、營建市場不穩定、原物料價格波動、缺工缺料等諸多困難,在市府與各方共同努力下順利決標,市府將密切督導工程進度,確保工程如期如質完工,提供慈雲路周遭居民安全舒適的通行環境。

關埔空橋完工模擬圖。

工務處說明,該工程規劃交通、噪音是優先解決課題,施工期間皆會確實以圍籬區隔工區及加強交通維持,並與住戶代表協調施工時間,做好相關噪音及空汙防制措施,確保工程期間降低對於周遭住戶影響。

關埔空橋完工模擬圖。

關埔空橋完工模擬圖。

關埔空橋完工模擬圖。

市長高虹安全力落實關埔空橋生活圈(資料照)。


關埔空橋生活圈再推進! 高虹安市長促進公私合作 打造友善人行環境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620 14:23:25) 新竹市政府逐步落實關埔空橋生活圈,為打造人本環境並紓解慈雲路交通,市長高虹安鼓勵擴大民間參與,積極透過公私協力完成空橋建設。都發處表示,昨(19)日在新竹市都市更新審議大會中,再度順利通過關埔地區新增的一件民間公益捐建空橋案,為竹科悅揚(鄰埔頂一路側)至富春居(鄰埔頂一路側)的人行空橋,透過以人為本的友善建設,提供市民更安全的人行環境。

高市長表示,為紓解慈雲路交通、提供市民更友善的人本環境,市府團隊全力推動關埔空橋建設,儘速完成日前所核定「連通埔頂一路兩端Costco及迪卡儂二大商場人行空橋」並積極推動後續人行空橋,力拼早日動工,更針對關埔空橋後期建設計畫,引進民間無窮的資源及能量,共同推動關埔空橋生活圈,此次再完成一座公益捐建空橋案,建構關埔空橋生活圈的目標正逐步落實中。

都發處長翁義芳表示,為達到城市美學與功能兼具的效果,目前都市計畫關埔空橋規劃共12座,由竹市景觀總顧問監督。感謝都市更新審議委員的建言,促請民間企業提出更具公益性友善措施,協助興建基地跨越埔頂一路兩端,並強化都市空橋景觀一致性和美觀,未來完工後將可提供民眾逛街購物休閒的友善行人空間。民間捐建空橋施工期亦承諾於「都更事業的使用執照核發前完成」,另針對施作工程涉及鄰地產權部分,市府將全力協助整合。

都發處表示,對於關埔空橋建設計畫,市府秉持公私協力合作精神,持續鼓勵擴大民間參與,近期已透過結合相關法令獎勵措施、都市更新及都市開發回饋捐建機制等,採多元方式自籌經費來源及推動後期空橋建設,持續朝建構關埔空橋生活圈目標邁進,並以最有效使用市庫預算、最能增進新竹市民福祉方式執行。

空橋現況照

空橋現況照

空橋現況照

完工摸擬圖

完工摸擬圖


公私協力打造關埔空橋生活圈! 高虹安市長視察宣布:連通埔頂一路兩端空橋8月底開工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07 09:32:54) 逐步落實關埔空橋生活圈!重視新竹市的人本環境、紓解慈雲路交通,新竹市長高虹安全力推動空橋建設,除獲科管局爭取中央專案補助外,同時鼓勵擴大民間參與,公私協力共同合作完成空橋建設。高市長今(6)日率市府團隊、市議員李國璋、蔡惠婷、宋品瑩服務團隊、建築師團隊,一同前往關埔地區第一件公益捐建空橋的民間建案視察,了解現場整體交通與人行狀況。

高市長說明,去年竹市都市設計審議大會中,審議通過富宇建設「新竹市光武段1015地號都市設計審議案」,附帶捐建連通埔頂一路兩端Costco及迪卡儂二大商場的人行空橋,是關埔地區第一件公益捐建空橋的民間建案,將提供行人及購物民眾更安全友善的人行環境。這座空橋作為竹市第一件民間空橋捐建案,已於今年4月29日經都市設計審議大會審議通過設計,預計今年8月底開始施作,將成為落實關埔全區空橋的第一步。

高市長表示,紓解慈雲路交通、提供市民更友善的人本環境,是市府團隊施政的重要目標之一。此座空橋位置重要,連結關埔居民日常購物的兩間重要商場,別具指標意義,去年市府已啟動都市景觀的總顧問計畫,並在關埔地區頒布空橋設計的景觀準則,期望未來有民間捐贈案,或市府自辦的空橋工程案,都能按照空橋設計準則執行,讓市區景觀一致化,也感謝民間企業配合竹市空橋景觀準則設計,提供具有頂蓋遮蔽之連通空橋。這座空橋整體以輕量易於維護的鋼構材料為主,面材選用淺色素面材質,更加強夜間照明設計,增加民眾夜間交通安全性。

高市長說,關埔空橋是地方民眾一直以來非常期待的建設,很久以前在都市計畫中,當時建商為爭取容積獎勵,空橋規劃即有留設在各大樓之間,保留了後續空橋的施作空間,只是多年以來都還沒執行這樣的全區興建;目前市府除積極和科管局爭取預算外,也鼓勵民間捐贈。市府也接獲其他民間單位,有意願捐贈空橋,後續還有兩座空橋即將興建,正進行相關都市設計審查,市府與民間將持續協力打造關埔地區空橋,不論民間捐贈或市府自辦工程,市府團隊都積極趕辦當中,再次感謝富宇建設投入三千萬元,建設此處第一座空橋,期望明年就會有空橋落成完工,讓關埔地區更加繁榮、便利、安全。

都發處指出,目前關埔地區包含此件捐建案,已確認共三處民間捐建空橋,以及一處市府自建案,總共七座空橋,未來也會積極在各審議過程強調公益性,透過相關獎勵、都市土地開發利得回饋、編列公務預算、擴大民間參與協助開闢等,用多管齊下的方式積極實現關埔空橋串聯。

現場有帶著女兒的爸爸很看好關埔空橋的新建,他說,關埔空橋的建設會對購物人群很方便,兩個商場買完東西都可以互通,而且關埔地區下班時間車流量非常大,車子衝來衝去很危險,等紅燈又等很久,也希望空橋建設時能考量到小孩與身障者,建設無障礙上下樓的便利設施;另一位女性民眾則表示,關埔往來車輛太多,對有小孩的家長來說,有空橋將會更加安全、方便,尤其下雨天時有空橋會更好。

都發處補充,本日參與會勘出席人員包括市議員李國璋、蔡惠婷、新莊里長盧秋永、富宇建設副總經理鐘博全、建築師吳六合、景觀總顧問蔡宜穎、工務處長陳明錚、交通處副處長林俊源。

圖1 高市長率市府團隊、市議員李國璋、蔡惠婷、宋品瑩服務團隊、建築師團隊,前往關埔地區第一件公益捐建空橋的民間建案視察合照

圖2 高市長查看關埔地區第一件公益捐建空橋目前情況

圖3 高市長查看關埔地區第一件公益捐建空橋目前情況

圖4 高市長查看關埔地區第一件公益捐建空橋目前情況

圖5 第一座關埔空橋未來將串連埔頂一路兩端Costco及迪卡儂二大商場


2024-01-12公私協力合作!民間再公益捐建2座空橋 高市長:關埔全區空橋願景正逐步落實

關埔空橋生活圈逐步落實!重視新竹市的人本環境、也要紓解慈雲路交通,新竹市長高虹安全力推動空橋建設,除了獲得科管局爭取中央專案補助外,同時也鼓勵擴大民間參與,以公私協力合作完成空橋建設。日前於竹市都市更新審議大會中,順利通過關埔地區新增的兩件民間公益捐建空橋案,包括從迪卡儂至雲智匯、權峰至鴻川谷商場的兩座人行空橋,透過以人為本的友善建設,將提供新竹市民更安全的人行環境。
 
高市長表示,為了紓解慈雲路交通、提供市民更友善的人本環境,市府團隊全力推動關埔空橋建設,儘速完成埔頂三路口第一期空橋工程設計檢討並積極邀標,力拼早日動工,更針對關埔空橋後期建設計畫,引進民間無窮的資源及能量,共同推動關埔空橋生活圈。繼去7月首件民間捐建案「連通埔頂一路兩端Costco及迪卡儂二大商場人行空橋」通過後,此次再完成兩件民間公益捐建空橋案,建構關埔空橋生活圈的目標正逐步落實中。
 
都發處長翁義芳表示,為兼顧都市美學,目前都市計畫關埔空橋共12座,由竹市景觀總顧問把關,也感謝都市更新審議委員的建議,促請民間企業提出更具公益性友善措施,協助興建基地跨越慈雲路與埔頂二路兩端,以及橫跨埔頂二路兩座公共空橋,並強化都市空橋景觀一致性和美觀,未來完成後將可提供民眾逛街購物休閒的安全行人空間。民間捐建空橋施工期亦承諾於「都更事業的使用執照核發前完成」,另施作工程涉及鄰地產權部分,市府將全力協助整合。
 
都發處說明,對於關埔空橋建設計畫,市府秉持公私協力合作精神,持續鼓勵擴大民間參與,近期已透過結合相關法令獎勵措施、都市更新及都市開發回饋捐建機制等,採多元方式自籌經費來源及推動後期空橋建設,持續朝建構關埔空橋生活圈目標邁進,並以最有效使用市庫預算、最能增進新竹市民福祉方式辦理。